□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孟刚
未来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组合拳重要抓手和重大民生工程,牢牢把握时代背景是基础,不懈坚持浙江追求是方向,协同推进工作落实是路径
以小区(街区)为主体的社区是承载人类生活的城市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品质发展水平的标志。伴随人类对生活品质提升的不竭追求,社区内涵和功能模式不断迭代创新,低碳社区、智慧社区、共享社区、健康社区等各种社区建设思想探索不断涌现。然而,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社区的未来在哪里?审时度势,省委省政府在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未来社区示范工程建设,探索规划建设一批生活便利、密度合理、交通便捷、智慧互联、绿色低碳的未来社区”。这是浙江首次以“未来”一词所蕴含的无限美好遐想,为社区建设前景指明了方向。社区建设事关政府治理能力这一重大命题,也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考题,更是破解群众获得感的难题。未来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组合拳重要抓手和重大民生工程,牢牢把握时代背景是基础,不懈坚持浙江追求是方向,协同推进工作落实是路径。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要求的政治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区作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基底,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层平台,社区品质直接决定人民生活质量。纵观浙江社区建设,虽然伴随城市化发展,社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效,但对照人民高品质生活要求,浙江社区治理效能不足、空间集约利用不善、生活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20 世纪70-80年代,乃至90年代城市粗放发展阶段建设的老旧小区,占据城市核心地段,但品质水平和服务支撑严重不适应新时代城市文明发展要求。而2000年后开始的新建社区,受房地产模式商业化过重影响,“见物不见人”,同样不适应高品质生活向往要求。全省问卷调查所反映出的老旧小区改造、交通出行改善、生活智慧化、文化养老设施等四大民意需求,清晰表明社区现状离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差距明显。牢牢把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政治初心,是未来社区建设面临的首要时代背景。
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勇立潮头的时代使命。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确立了共创共享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浙江主旋律,决定了浙江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新的时代使命。一方面,共创高质量发展,亟待城市现代化转型新路径。2018年全省城市化率已达68%,常住人口5657万人,城市化进程已进入新阶段,粗放型“摊大饼”式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模式已难以为继,寻找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突破口已成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孕育的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新机遇,尤其是日本5.0超智能社会建设的启动,亟待浙江以勇立潮头的时代使命感,立足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社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活方式变革、生产方式重组、生产关系再造。这无疑是浙江未来社区建设面临的第二大时代背景。
引领浙江社会治理创新走在前列的改革要求。浙江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虽然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一系列经验,但一些长期累积的顽疾仍然亟待改革突破。一方面,针对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张皮”矛盾,如何破除粗放式社区管理积弊,探索党建引领的社区科学治理架构,已成改革的深水区和硬骨头。另一方面,针对社区人文价值缺失,如何树立“以人为本”价值坐标,重塑邻里关系,推进历史文脉传承和文化再生,强化人文氛围、规则意识等社区软实力,推进社区自治与居民参与式治理,创造有利于人才落户的新机制等,已成社区治理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再一方面,针对社区精细化服务不足、智能化支撑不强问题,如何加快以智能化建设带动精细化服务、支撑科学化管理,创新建立覆盖社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上接城市大脑,下连家庭小脑,融合政务服务系统,已成为探索以数字化引领社区智慧治理变革的改革重任。这是浙江未来社区建设面临的第三大时代背景。
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139顶层设计”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紧紧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作为“1个中心”,打造群众生活满意的人民社区;把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作为“3 个维度”的价值坐标,彰显以人为本、生态低碳、智慧运营社区本原价值;把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和未来治理作为“9 大场景创新”重点,推进全生活链、全功能链和全产业链无缝对接,构建服务需求全覆盖、服务人群全覆盖、服务响应零延迟的未来社区全生活链图景,形成新教育、新医疗、新养老、新交通、新能源、新物流、新商业、新社交、新安防、新消防等全功能链响应,推进科技产业、文创产业、建筑产业、装备产业及其他服务业全产业链支撑。夯实未来社区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的内涵实质,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打响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新名片”,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标志”。
以领跑推动的“有底线无上限”指标体系为建设引领。以大胆探索、创新设计、迭代优化、适度留白为工作方针,设置未来社区建设综合指标和九大场景分项指标,充分兼顾指标的合理约束性和引导性,倡导未来社区建设群众获得感“有底线无上限”的浙江追求。“有底线”就是约束性指标“一票否决制”,“无上限”就是以不断提升的“领跑者”指标体系为动态上限引领。九大场景33项约束性指标作为未来社区的标配场景指标,是基本门槛,是群众从未来社区建设场景中必须有的33项基本获得感。引导性指标可以在现有设定的33 项基础上,自行弹性增加。综合指标为直接受益居民数(主要指回迁安置人数)加引进各类人才数的总量,这是检验未来社区建设服务人群成效的根本,是决定全省各个未来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综合排名的独立指标。各试点项目可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弹性化设置建设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基于试点实践经验积累,推动九大场景创新指标体系持续优化升级,推动未来社区建设浙江标准不断完善。
以九大未来场景创新集成“百花齐放”为内涵标志。把未来社区建设技术创新和群众生活品质提升需求有机结合,聚焦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服务和治理等六大软场景,以及建筑、交通、低碳等三大硬场景创新集成。瞄准未来教育和未来健康前沿,以服务社区全人群与全生命周期为宗旨,营造各地未来社区差异化“终身学习”和“全民康养”场景。围绕全方位邻里文化、全生活服务需求和全流程治理平台构建,创新公共空间营造模式,探索各地多元文化环境下的“远亲不如近邻”“优质生活零距离”等生活场景。以高效利用社区空间资源为政策突破口,创新土地复合开发、空间集约利用和能源供需协同方案,推动各地建筑场景、交通场景和低碳场景创新。关注引才创业,顺应未来生活与就业融合新趋势,推动形成未来社区“产区”融合不同场景,激发全省各地形成以九大未来场景集成创新“百花齐放”为内涵标志的“比学赶超”未来社区建设局面。
统筹协同推进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项目。结合浙江“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在研讨中凝聚共识,在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分类统筹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以20世纪70-90年代老旧小区为重点,针对全拆重建类,对群众呼声高、效果显著的项目,可先行启动,大胆创新,改变原低开发强度的土地低效利用情况,借助系统规划和设计,促进社区空间资源高效利用。针对插花式改建类,要高度关注已具备基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地块,聚焦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推进分步改造。针对规划新建类,遵照TOD综合开发理念,通过带方案出让方式,结合城市土地出让进程系统协调推进。
统筹协同试点项目与周边社区联动作用。试点项目要选准选优,要选择具备引领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区块,作为当地标志性未来社区,充分发挥试点项目对区域发展的引擎带动作用。统筹做好试点项目与周边社区对接,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与周边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社会发展和服务提升的有机结合,实现未来社区地上地下空间的集约开发联动,地下综合管廊与周边市政设施联网衔接,特别是与周边区块的联动开发,与当地社会与服务的资源共享。促进协同提升,借势未来社区建设,带动整个区域的综合品质提升、整体民生改善,实现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联动建设与协同发展。
统筹协同试点项目推进与复制推广应用。按照全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要求,各地要做好未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并积极申报项目试点、主动加压、创新做法,将试点项目做精、做优,试出思路、试出政策、试出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未来社区实践经验和方法。以此为基础,按照当地未来社区建设规划,制定未来社区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安排好年度项目和投资计划。提炼总结运作经验,形成创新模式和方法,加快推广应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