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2017年水稻生产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9-05-11 05:34乔乃中李晓红孙治国徐秀珍丁干和张寅翔江苏省灌云县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00江苏省灌云县植物保护站00江苏省灌云县农业执法大队00江苏省灌云县农业学校00江苏省灌云县圩丰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灌云县秧苗秸秆

乔乃中 李晓红 孙治国 赵 军 徐秀珍 丁干和 张寅翔(江苏省灌云县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00;江苏省灌云县植物保护站 00;江苏省灌云县农业执法大队 00;江苏省灌云县农业学校 00;江苏省灌云县圩丰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00)

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水稻生产一直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水稻产量实现了高产、稳产。如2017年灌云县水稻生产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水稻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水稻综合种养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通过组织农技人员和农民参加培训观摩活动,利用微信平台、12316信息发布、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围绕节肥、节药、节水、省工,加大了对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且通过采取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抗灾减灾措施,实现了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收、增效。为进一步推进灌云县水稻生产工作,笔者拟对2017年灌云县水稻生产形势特点、苗情长势进行调查,对主体技术及应用、主要工作与举措进行总结,并依据2017年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水稻生产的工作计划。

1 灌云县水稻生产形势特点

1.1 种植面积持平,单产和总产略减少

2017年灌云县水稻种植面积为4.67×104hm2,与2016年持平。全县通过运用麦秸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最终水稻每667 m2单产达616.3 kg,比2016年每667 m2产量减少1.4 kg,减幅0.2%,水稻每667 m2单产连续10年突破600 kg,名列江苏省前列;2017年水稻总产为4.314×105t,比2016年减少1 000 kg。见表1。

表1 灌云县2017年与2016年水稻生产情况比较

1.2 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两平一增一减”

由表1可知,2017年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两平一增一减”。水稻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2.9万穗,结实率为90%,与2016年持平;每穗总粒数为129.7粒,比2016年增加1.7粒,增幅1.3%;千粒重为25.6 g,减少0.4 g,减幅1.5%。

1.3 成本与效益

由表2可知,2017年灌云县水稻每667 m2平均产值达1 725.6元,比2016年每667 m2增加57.8元,增幅3.5%;每667 m2平均成本为795元,比2016年每667 m2增加60元。虽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现了全覆盖,稻谷收购价2017年比2016年有所提高,但因人工成本有所增加,故2017年水稻收益比2016年略微减少,全县水稻生产每667 m2平均收益为1 050.6元(扣除用工成本),比2016年每667 m2减少2.2元。

2 水稻苗情长势分析

2.1 秧苗生长前期气候适宜,秧苗生长后期田间干旱,秧苗生长受抑制

灌云县2017年5月至6月中旬(水稻秧苗生长前期)温湿度适宜,但6月下旬田间干旱较严重,导致秧苗后期生长受到抑制,部分地区秧苗移栽期较2016年推迟5 d左右,最终每667 m2基本苗数人工插秧为6.8万苗、机插秧为6.3万苗、抛秧为6.8万苗、直播稻为15.8万苗。

表2 灌云县2017年与2016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情况比较

2.2 天气干旱少雨,秧苗移栽持续时间长,水稻后期生长加快

由于灌云县2017年6月下旬天气干旱,导致水稻秧苗素质较差,移栽期持续时间长(达15 d),至拔节期,水稻叶龄比2016年减少0.5叶左右。7月中下旬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水稻叶片生长速度加快,至7月下旬叶龄反而比2016年增加0.5叶,拔节期比2016年提前3~5 d,每667 m2有效茎蘖数比2016年增加0.2万苗。

2.3 水稻生长后期光温充足,抽穗期集中

灌云县2017年8月温度较高,光照充足,水稻抽穗期集中在8月25日左右,较2016年提前5 d左右,水稻抽穗期抛秧、人工插秧在8月22日—25日,机插秧在8月25日—28日,直播稻在8月28日—9月3日。

3 水稻生产主体技术及应用

3.1 扩大集中育供秧规模,提高秧苗素质

在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2017年直播稻种植面积为3 333.33 hm2)的基础上,为提高秧苗素质、满足大田对秧苗的需求,灌云县积极扩大集中育供秧规模。据统计,2017年水稻秧田面积合计为1 333.33 hm2,其中,集中育秧秧田面积为133.33 hm2;人工插秧秧田面积为333.33 hm2,秧大田比为1∶20,每667 m2播种量为80 kg;抛秧秧田面积为666.67 hm2,秧大田比为 1∶40,每667 m2播种量为160 kg;机插秧秧田面积为200 hm2,秧大田比为1∶80,每667 m2播种量为150 kg。

3.2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近年来,灌云县在高产创建项目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如将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等,运用到部、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工作中,这对灌云县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同时,灌云县示范、推广的优质食味稻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水稻减量施肥减氮稳磷增钾抗逆稳产栽培技术,稻田种养结合技术,稻鸭、稻虾、稻渔共作技术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灌云县通过大力发展有机稻米产业,已认证伊山、侍庄、南岗、小伊4个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注册“叮当河”“云合苏”2个有机稻米品牌;在伊山、同兴、小伊、南岗建立了29个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其中包括面积为17.33 hm2的稻鸭共作示范基地,以及面积共220 hm2、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的稻虾、稻鱼共作示范,这些共作示范在生产期间严格按照“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规程”“绿色水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达到了不使用农药、化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每667 m2产有机稻谷320 kg左右、大米200 kg,每667 m2产值为4 000元,每667 m2鱼虾产量200 kg,每667 m2产值为3 000元,去除每667 m2成本4 500元,每667 m2效益达2 500元,是传统种植模式的2~3倍。

4 水稻生产主要技术与举措

4.1 技术措施

4.1.1 优化品种布局,推广优良品种,发挥良种增产优势

品种是形成水稻产量的内因,也是决定水稻产量高低的关键,分析近年来灌云县水稻生产形势可知,品种对灌云县水稻生产有很大影响,因此,选择当家品种至关重要。为此,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稻田综合种养补贴、科技入户、农民培训观摩等项目实施中,灌云县切实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力度,2017年全县推广种植“连粳11号”“连粳7号”“华粳5号”水稻新品种的面积达4×104hm2,占全县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5.7%。通过不断推广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近年来,灌云县水稻每667 m2产量均在610 kg以上,高产田块每667 m2产量可达700 kg以上。因此,选准当家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增产优势,是灌云县水稻获得丰收的关键。

4.1.2 积极推广抛秧、机插秧等轻型栽培技术,达到高产、省工的目的

水稻抛秧和机插秧技术是水稻传统手插秧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这项技术改变了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手工插秧的艰辛劳作,解放了劳动生产力,且符合水稻生产的要求;同时,抛秧和机插秧有利于水稻早分蘖,改善了群体,提高了产量,不仅具有省工、争早的优势,还能提高水稻单产。灌云县积极推广水稻抛秧、机插秧等轻型栽培技术。据统计,2017年灌云县推广抛秧面积达23 333.33 hm2(每667 m2产量达624 kg)、机插秧面积13 333.33 hm2(每667 m2产量达615 kg以上)。目前,抛秧、机插秧等轻型栽培技术已逐步扩展到全县各乡(镇),且已被广大农民逐步认可。

4.1.3 合理运筹肥料,采取减氮、稳磷、增钾施肥技术

减氮、稳磷、增钾施肥技术可降低基蘖肥中氮肥比例,增加穗肥中的用氮量,同时增磷补钾,改变N、P、K比例失衡的状况,可抑制水稻无效分蘖、降低最高茎蘖苗数、提高成穗率,同时增加后期穗肥中用氮量,有助于争大穗多粒、提高粒重。因此,该技术对优化水稻群体质量和提高成穗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17年灌云县推广的肥料运筹方案为(水稻每667 m2目标产量在700 kg以上):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为20~22.5 kg(相当于尿素45~50 kg),有机氮与无机氮施用比例为1∶4,N∶P2O5∶K2O施用比例为1∶0.25~0.3∶0.4~0.5;氮肥中,50%前期施用作基肥,10%~20%中期施用促平衡,30%~40%后期施用作穗肥。

4.1.4 推广节水栽培技术

灌云县地处沿海北部,平水年可利用水资源为5.3×108m3,可保证2.5×104hm2稻田的灌溉用水;又因灌云县地处引江,处在引水灌溉系统的末端,灌溉保证率低,导致缺水成为制约灌云县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淡水资源亏缺与发展水稻生产之间的矛盾,灌云县大力推广节水措施,提倡根据水稻需水规律进行科学灌溉,以保证适宜的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从而达到节水栽培的目的。

4.1.5 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具体为:(1)抓好药剂浸种工作,采用咪鲜胺等药剂浸种,以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条纹叶枯病。(2)实施秧田、本田无草害工程,有效控制杂草发生危害。(3)抓好本田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对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等进行综合防治。(4)在水稻生长后期进行药肥混喷,以达到防治病虫害、防早衰、促灌浆、活熟到老的目的。

4.2 工作措施

4.2.1 以项目实施为平台,推动技术进步

具体为:(1)推动水稻品种纯良化。2017年灌云县全面实施水稻绿色高产创建项目,创建省级千亩核心方15个(自建4个),面积为3 200 hm2;水稻品种统一为“连粳11号”或“华粳5号”。(2)以万亩高产增效示范区创建、水稻丰产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农民培训等项目为平台,推动技术进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灌云县大面积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塑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防灾抗灾减灾技术等,同时展示了麦秸秆机械还田机插技术、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塑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麦秸秆机械还田抛秧技术等。(3)以水稻高产攻关为抓手,研究灌云县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相关配套技术。

4.2.2 通过万亩绿色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水稻丰产科技工程样板来带动灌云县水稻生产

据统计,2017年灌云县组织创建了绿色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9个,面积为3 266.67 hm2;创建了千亩核心方15个,面积达3 200 hm2,其中高产攻关田380个,面积为133.33 hm2;创建了百亩方128个,面积为933.33 hm2;创建了万亩辐射区18个,面积为13 333.33 hm2;认定了有机稻米基地4个,面积为66.67 hm2。

4.2.3 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

2017年灌云县小麦种植面积达5.33×104hm2以上。夏收期间开展了麦秸秆焚烧集中整治活动。为确保麦秸秆全面禁烧,全县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并调动全县所有部委办局,建立挂钩到乡(镇),蹲点到村、组。同时,宣传部门大力宣传,营造秸秆禁烧氛围,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此外,万亩高产增效示范区的麦秸秆要求全量还田,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还对进行全量还田的田块每667 m2补助40元。综上,2017年基本实现了全县小麦秸秆全面禁烧,实行了秸秆全量还田。

4.2.4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

技术培训是推广新技术的重要手段,2017年灌云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了各类技术培训和宣传。具体为:(1)办班培训。以农干校为开展农民培训的主体,以作栽站为技术依托,在全县开展了3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轮培训21 000人次,共培训63 000人次,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提高。培训内容包括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秧或抛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水稻防灾、抗灾、减灾技术等。(2)媒体宣传。利用12316信息发布、微信、广播、电视、《今日灌云》和《灌云农业》等媒体宣传农业技术25期,并印发技术资料10期,每期1万份。

5 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1)直播稻的播种量较大,且没有适宜的抗倒伏品种,成穗率下降,使提高稻米品质的风险加大。(2)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品种多、乱、杂现象加重,给技术指导带来了难度,导致水稻生产高产、稳产的风险加大。(3)2017年水稻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增加,收益不高,导致农户对水稻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6 下阶段水稻生产的工作计划

(1)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在4.67×104hm2。(2)确定水稻主栽品种为“连粳11号”“华粳5号”“连粳7号”,加大对这2个品种的推广示范力度,实现品种优良化。(3)进一步加大示范区建设,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示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和优质食味稻米产业开发等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推广抛秧、机插秧等新技术,稳步推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工作。

猜你喜欢
灌云县秧苗秸秆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江苏灌云县“一稻三虾”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农民
浅析灌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对灌云县人才市场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SONG OF SMOG AND FIRE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