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龙
提起张泉灵你会想到什么?曾经的cctv金牌主播,还是成功的创业人?其实,在张泉灵的身上没有界限,尤其在《奇葩说》中,张泉灵多方位的展现了自己,而她在收尾时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第一次了解张泉灵,是从央视的离职,看她的离职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听说创业最好的年纪是25岁,我今年42了,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
这时,我对她有了第一层认识,这是一个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和紧迫感的人。
而在一年一度的新媒体行业盛会——2019新榜大会上,张泉灵以紫牛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的身份进行了主题演讲,已经放下央视话筒3年多的她功力不减,理性客观又不失知识分子的幽默,依然是现场最会“讲故事”的人。
从央视名嘴到投资人,再到如今的公司董事长,张泉灵每一次新的人生选择都被媒体冠以“华丽转身”,但她坦承这个过程很痛苦,一点儿都不“华丽”。每一次转身都是对舒适圈的告别,预期里充满了“万一”构成的恐惧,但对另一个世界的“好奇心”让她必须向前。
1
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的张泉灵考入了央视国际部,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后来担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时政节目主持人,这第一份工作一干就是整整18年。
在央视的日子就像生活在象牙塔,虽然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但在这个熟悉的领域你几乎不会有“失控”的焦虑。如果愿意,这样带着光环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那次虚惊一场的“肺癌”风波。
2015年年初,张泉灵开始咳血,以为自己得了肺癌。虽然最终被排除了得病的可能,但却改变了她不少想法。“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但如果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张泉灵在自己的微博长文《生命的后半段》中写道。
2015年7月上旬,张泉灵确认从央视离职,9月进入创投界,成为紫牛基金合伙人。从央视记者到投资人,张泉灵从稳定的舒适圈一下子跳至了“风险的漩涡”,这是一种不稳定、不规律的生活,她并不享受這样的状态,在辞职后的小半年内她哭过的次数比以往10年都多,但这是满足好奇心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这一次转身仿佛激活了她身上探索世界的全部热情,最新最好玩的东西她都想参与。2017年张泉灵作为导师加盟《奇葩说》第四季,作为理性派为多元观点的节目带去了多元事实;2018年总是以严肃新闻人姿态示人的她,还站上了《吐槽大会》第二季的舞台,狂怼老同事张绍刚,吐槽技能满点;2019年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少年得到”董事长。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确定到来的变量才是我们的机会。”张泉灵加盟“少年得到”的时候,罗振宇和他的跨年演讲正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知识付费究竟是不是一场骗局”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2
在以“正能量·新征程”为主题的新榜大会上,张泉灵在演讲时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作为“少年得到”的董事长,她做的其实就是青少年的知识付费——专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学习服务。
碎片化的知识没有用?知识付费是在贩卖焦虑?张泉灵认为:“在知识全部沉淀的经典知识领域里,架构和逻辑是别人帮你建好的,你只需要学好了架构,往里加碎片就可以了。但我们的后半生,大量未来的时间恐怕是这么一个时代,就是你判断这个世界的方法、基本的框架和逻辑是你自己建的,碎片化的知识用来把这个框架搭成你的大厦,如果你没有这个框架,那你拿来一堆砖还是一堆砖,更凌乱的一堆砖。”
“我一直认为内容的价值其实一直在三件事情上:有趣,有用,有意义。你只要符合其中的一个,它就有价值,这部分是不太变的,真正的变化在于用户价值,你找到的用户是谁,几乎决定了我们这一批内容创造者在为谁服务,满足他什么样的价值,怎么提高他后端的服务,”遵循这种思路,张泉灵在投资时更倾向于投给内容与产业结合并且提供服务的人。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确定到来的变量才是我们的机会。”在这一轮变化中,张泉灵确定到来的变量是教育改革,于是她接下了“少年得到”。“时代变革快于教育变革,教育变革快于学校变革,学校变革快于家庭教育理念的变革”,这其中的时间差就是机遇,但挑战同样艰巨。“我们的直接竞品是孩子的时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3
“做投资主要就两部分——看人和看事。首先你要看懂一个人,要了解他究竟有什么样的特质,特别是早期投资;然后就是搞清楚一件事情,主要是一个高科技的事情,一个新商业模式的事情。你要短时间去搞清楚整个事情的逻辑架构是什么样的?它的前端生长土壤是什么样的?所有接触到这个新事物的用户会有什么反应?后来它会遭遇到什么?这个跟记者的工作太像了。”张泉灵表示。
身处不同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太一样,“记者关心的是亮点和破绽,你不需要完整,你只需要看到亮点和破绽,你就能构成一个story来做。但投资者并不在乎破绽,初创企业哪个没有破绽?你要看风险,那些会归零的风险、长不大的风险,这是它的底层。上面要看天花板和团队奔向天花板的动力,也许那些动力一点都没有亮点,但扎扎实实的一些基础能力构成了奔向更广大市场的可能性,我不在乎你的story是否精彩,我更需要你的能力,而不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张泉灵说。
从记者到投资人,再到如今的公司董事长,张泉灵的舞台不停转换,手中的工具也发生着变化。“报道是工具,钱也是工具,它们都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坏,也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好,关键是你内心想让它更好还是更坏。我觉得无论话筒,还是钱,在我手里都是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