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岗
说起IT行业的现象级企业,中国有BAT(百度、阿里、腾讯),美国有GAFA(谷歌、亚马逊、脸谱、苹果),日本有什么?大家能想到的,还是索尼、松下、日立等传统电子企业,不仅缺乏以服务为特征的互联网企业,甚至在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领域,比如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产业,日企也在纷纷败北。这到底是为什么?
新产业的形成需要很多条件,其中冒险精神可能是最核心的要件。中国IT业很大程度上是靠世纪之交一批具有闯劲的年轻人拓荒出来的。但日本经济传统讲究按部就班,讲究论资排辈。在企业内部,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往往被压制在只能听从、跟随的位置上,在社会上,具有冒险精神的“闯将”很多时候被视为离经叛道,容易受到排挤。比如,活力门(livedoor)曾是日本名噪一时的门户网站,也是响当当的互联网企业,但因其掌门人堀江贵文的特立独行,遭到日本商界领袖的集体抨击与排斥。在堀江贵文入狱后,活力门也逐渐沉寂。
三菱、松下、索尼、日立等传统电子企业,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具备创造现象级IT企业的实力,但结果并没有,近几年反而每况愈下,响当当的日本夏普甚至被迫卖给了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这其实是有“路径依赖”的缘故。曾几何时,日本的电子企业在世界上拥有“山巅”地位,因为极为成功,就很容易激励自己沿着既有道路继续前进,忽视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等到发现世界范围内新兴产业兴起的时候为时已晚。不光日本,其他国家也不乏其例,最著名的是曾经的“手机王者”诺基亚,因为太过成功而在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上反应迟钝,结果被苹果和谷歌等新锐击败。
冒险、创新精神的缺乏,不仅因为日本文化中与生俱来的保守性,也因为日本的人口结构在不断老龄化。日本15岁—60岁劳动适龄人口在1993年达到峰值后就一路下滑,老年人口增加必然导致社会的气氛倾向于守成而非开拓。任何行业在初起阶段,因为缺乏既有道路作为借鉴,所以必然需要试错,这就使突破既有框架、锐意进取的“狼性”显得颇为重要,但日本社会长期的按部就班与保守化导致狼性严重不足。阿里巴巴的成功,很大程度是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翻新,企业的这种进取背后,实际也需要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的气氛作为支撑。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没那么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IT企业也缺乏成长的必要环境。在消费者这一层次,日本实际上也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一旦接受并喜爱某种事物和模式,就不愿轻易放弃。比如虽然网购在日本出现得很早,但民众购物还是喜欢去实体店而不是网购。再如,因为日本的功能手机做得很出色,直到2013年使用智能手机的日本人才超过使用功能手机的人,而此时智能手机在中国早已普及。消费者在接受新事物方面的迟钝,大大增加了IT企业做大的难度。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和美国之所以能产生那么多的现象级IT企业,与市场规模也有很大关系。美国是世界资源的集中地自不用说,中国诞生IT大企业与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是分不开的,庞大的市场会激励企业提出更多满足甚至引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方案。而日本的人口与中国不在一个量级,与美国比也有较大差距,加上老龄化导致国内消费需求萎缩,在迫使许多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恶化了新兴产业的生长环境。
日本为什么没有BAT,没有GAFA,背后原因对很多正在探索甚至已经取得成功的人与行业都有借鉴意义。▲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