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2019-05-10 11:28:06焦成芳高如松
山西青年 2019年9期
关键词:毕业生党组织党员

焦成芳 高如松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信息化发展要紧随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紧随毕业生党员的新思想、新动态、新发展,完善毕业生党员的跟踪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大学生预备党员离校后的教育管理,在转出党支部与转入党支部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不连贯和空间上的不连续问题。高校是培养党员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预备党员离校后的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和精准化教育,开辟党建工作新路径,是当前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的需要。

一、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2014年5月,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强化服务意识、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格局。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大论断,指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新常态。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1]这都深刻阐明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时代、新特色、新要求,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方向和指南。在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中,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一)客观方面信息化挑战

互联网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互联网+党建”是指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中做到实时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科学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精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快,受众广,网络内容纷繁复杂,有精华也有糟粕;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也有视频,有图片也有直播。信息化时代,我们传统的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即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二)主观方面毕业生党员的新变化

毕业生党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他们是毕业生中的先进分子,发挥着引领作用;他们所处的时间段具有特殊性,需要多加关注。毕业生党员的新变化如下:

信息接收方式更多样便捷。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毕业生党员,信息接收方式呈现信息化、现代化特点。毕业生党员的信息接收途径种多样,有电话、邮件、QQ、微信等;信息接收更加及时、便捷,效率非常高。

毕业前后流动性更强。现代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毕业生党员流动性都强于以往。毕业生党员从离校到新单位,中间有个过度期,流动频率增大,流动的时间与期限有不确定性。毕业生党员因就业观念不同以及利益、环境、工作条件和个人发展等因素的驱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有一定的地理跨度,地理上呈现分散性,空间上的流动性更强。

各类社会思潮影响大。社会思潮复杂多样,在青年之中具有影响大、传播快的特点。通过《人民论坛2010-2016年度社会思潮评选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思潮每年都有新变化,各类社会思潮在学生之中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每年都有较大变动。毕业生党员作为其中的优秀群体,更要对其进行及时跟进,了解动态,坚定信仰,抓住青年学生之中的关键少数,更好发挥其先进性。

(三)制度方面党建工作信息化、规范化需要

毕业生党员所处的时间比较特殊。实习阶段,毕业生党员基本已经离校实习,即学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困难,,教育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毕业生党员离校后,处于升学、接本、就业、择业等状态,毕业状态比较复杂,而学校党建工作对毕业后党员跟踪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功能较弱,需要完善党建相关的建设,需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信息化和规范化。

二、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的对策及分析

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使党支部建设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面临传统方式式微、信息化手段不强的困境,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运用互联网,结合两微一端,加强毕业生党员离校后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一)形成“互联网+学习”形式,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互联网普及率广,网速提升快,各类手机应用软件和互联网平台更新快速,为毕业生党员的学习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径。同时,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后的这段时间里,学习具有碎片化、个性化特点。基层党支部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眼光,结合毕业生党员特点,积极运用现有的软件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推送学习内容,做到随时随地学,多种形式的学,解决毕业生党员远离党支部、地理位置分散的难题,解决毕业生党员理想信念有余但是政治素养不足的难题,提升毕业生党员思想觉悟教育,使离校前后的各项工作得到无缝对接。

(二)树立“互联网+党务”工作理念,建设信息化党组织

“互联网+”是一个思维的变革,是党务工作理念的变革,只有不断追求创新,及时改善技术与提升服务,才能应对新形势,破解新难题,迎接新挑战。新时代是一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深度发展、快速更迭的时代,传统的党务工作方式式微,落后于时代发展,落后于毕业生党员需求,亟需改变工作思维模式,由灌输式教育转变成参与式教育,由单项教授式转为双向互动式;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毕业生党员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以毕业生党员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推手,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都能落细、落实、出效果。

(三)建立“互联网+管理”平台,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以服务促管理,为毕业生党员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坚持党员至上,尊重党员、提倡交流协商、注重公开透明、倡导民主互动,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从单一的“说教”到双向的“互动”,将服务融入到管理之中去。创建“互联网+”日常管理工作平台,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组织最新动态、近期工作事务安排等信息及时传达给毕业生党员,改变传统的信息产生方式、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运用互联网管理扁平化、高速度、互动性等特征,进行动态管理,提供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服务。创建“互联网+”党建工作服务方式,通过QQ群为毕业生党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提供网上视频、图片、声音、学习文件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建教育工作,运用QQ空间直播的功能,毕业生党员为新生进行入党的基础知识教育,提高服务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提升工作效果;尊重党员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加强互动,运用各类软件和互联网平台加强互动,不但可以及时跟进教育管理工作和看到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根据毕业生党员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提升跟踪服务质量。

(四)确立“互联网+教育”方案,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对于毕业生党员的跟踪教育管理工作,从在校的时候开始抓起,尽早确立教育方案。根据重要节日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立每月的党员活动主题,每个班级负责一次活动,让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每月党日活动主题形式多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办,所有的党支部成员参与,用网络进行联系,提升党支部成员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能力。党日活动实行轮流值日制度,每个月的主题由相应的班级承担,选取本月党日活动主题,以网络和应用软件为载体,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新颖的、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比如可以围绕主题发起讨论,谈感想和收获;可以开网络直播,为学院新生进行入党知识教育;可以将个人的近况在群里进行分享,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对党支部建设的想法进行反馈等。党日活动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本次的党日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反馈,事前提前将本班级负责的活动主题通知给大家,事中进行现场组织和实施,事后进行反馈和总结提升,以更好的对毕业生党员进行跟踪教育。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优秀分子、先进分子,毕业生党员的跟踪教育管理要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打开工作思路。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了解时代发展新变化,紧跟这一群体的新动向,针对学生党员毕业后的跟踪教育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解决对策,将毕业生党员的跟踪教育管理工作融入“互联网+”思维,建设信息化的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党组织,创新毕业生跟踪教育管理形式。

表1 人民论坛2010-2016年度社会思潮评选结果

猜你喜欢
毕业生党组织党员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