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豪
摘 要: 作为社会改造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非婚关系”问题历来是华北根据地各级政权社会治理的重点之所在,但是在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完全改变之前,传统的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依然是影响乡村民众行为选择的基本逻辑,再加上身体的象征性与资本化,以及婚姻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偏差,使得华北根据地的“非婚关系”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其实,从传统、身体、政策三个维度来看,华北根据地的“非婚关系”问题并不能仅仅以所谓的“腐化”,抑或“落后”而加以论之。传统、身体、政策与“非婚关系”问题的相互纠结、共同作用,折射出妇女解放事业的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非婚关系”;华北根据地;婚姻政策
婚姻关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关系,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巩固。作为社会改造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非婚关系”问题历来是华北根据地各级政权治理的重点之所在。对于革命场域下的“非婚关系”问题,以往学术界大都将其视为一种“腐化”,抑或“落后”而加以论之,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诸多历史细节的重新解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张志永通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婚外性关系的研究,认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妇女中普遍存在着婚外性关系现象,形成了一个迥异于一般农村妇女的婚外性关系群体,她们具有勇敢、能干等群体特点,她们与革命运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易于参加中共革命运动,但婚外性关系又是社会病态与革命对象之一”。①徐进曾对晋察冀根据地村干部的男女关系问题进行了解读,指出“抗战期间中共在晋察冀根据地曾发动了反淫乱运动,以图杜绝乡村的男女关系问题,但是整党期间村干部的男女关系问题仍大量存在,且如果将其放在乡村社会的背景下去考察,即可发现非婚性行为是固有并长期存在的”。②
江沛等则认为“婚外性关系是女性应对离婚受阻的常见手段,当离婚屡次受挫时,一些女性选择诸如发生婚外性关系、不同居、破坏财产甚至以死抗争等多种方式,挑战旧有婚姻与伦理体系”。③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深化了学术界对于华北根据地“非婚关系”问题的整体性认识,然而就笔者所知,目前学术界对于华北根据地“非婚关系”问题的研究大都是从革命的视域来观察“非婚关系”问题的,对于革命实践中“非婚关系”问题的呈现、逻辑和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依然相对较少,且已有研究也大都有意忽略或者无意遮蔽了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叙述。
有鉴于此,本文将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利用档案、汇编和报刊等资料,站在“地方性知识”的场景中,从传统、身体、政策三个维度上来深度解析华北根据地的“非婚关系”问题,并将其置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大环境之中加以考察,尽量还原以“人”为中心的原生态的历史图景,以期深化革命史和乡村史的研究。
一、华北根据地“非婚关系”问题的呈现
对于革命场域下的“非婚关系”问题,华北根据地各级政权均采取了一种否定与控制的态度,因为“非婚关系”的存在势必会影响革命秩序的正常运行与革命道德的良性构建,“享乐主义的腐败性,是很可怕的,是非解决不可的,没有正常的生活,也确实难以进行革命事业”。
張磐石:《从整风看干部思想与干部教育》,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党的建设》,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85页。在华北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和社会改造实践中,各级政权曾多次要求乡村民众“提高革命道德,反对淫乱”。
中共北岳区定襄县委:《三个月的支部教育计划》,《革命历史档案》,档案号:A144-1-13-6,山西省档案馆藏,第3页。晋冀豫区党委即反复强调“制止乱交,防止恶疾传染,实行性的保健。也应首先动员他们及广大妇女,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新的道德教育与卫生教育”,
晋冀豫区党委:《关于妇女工作的指示》(1941年2月),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群众运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14页。进而构建和谐、健康的两性关系。
尽管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非婚关系”问题的治理,特别是“在婚姻制度上的改善后也减少了一部分,如东堡赵先则等,二个大破鞋,去年与男人离婚后,现在不了”,
《武乡群众意识调查材料》(1943年4月27日),《革命历史档案》,档案号:A181-1-45-2,山西省档案馆藏,第32页。但是华北根据地的“非婚关系”问题却依然存在。对此,华北根据地各级政权也并不讳言。冀南区党委明确指出“在旧农村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生活所迫与对婚姻不满),性的混乱现象,是相当普遍的”。
《中共冀南区党委关于妇女运动的意见》(1946年2月23日),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冀南历史文献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581页。浮山县委也自我批评说:“山岳地区一是封建遗留下来的恶习未除,党没有注意克服,不进行自我批评,相互包庇的结果,不拿他当回事了,不认识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念。”
《半年组织工作总结》,《革命历史档案》,档案号:A195-1-33-5,山西省档案馆藏,第15页。
这些现象在华北根据地各地的基层档案资料中也有所呈现,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沁源董家村“社会风化不好,留有恶习,男女关系混乱,至今仍如此,染所恶习的中年多,老年还有,青年没有,中年喜好者太多,反对者少,致使形成互不相关,喜好不顾脸者少,偷窑进行者多,虽曾宣传,又经斗争,而在效果上说来没有起到实效”。
《沁源县委关于董家村支部工作的调查总结》,《革命历史档案》,档案号:A184-1-60-7,山西省档案馆藏,第4页。浮山河底村“×××好嫖,自己和本村一个女人明铺夜盖,×××最好嫖,最能嫖,他老婆也是村里最坏的模范,还有三个有嫖的嫌疑的”。
《浮山县河底村支部工作总结》(1943年 8月),《革命历史档案》,档案号:A173-1-1-4,山西省档案馆藏,第6页。沁县北园村“男女关系不好,共有8个人有男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