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2019-05-09 11:48洪婉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满意度糖尿病

洪婉萍

[摘要] 目的 讨论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方法 于2017年5月—2018年9月,选取该次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这10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指尖采血监测)与研究组(实施动态血糖监测),评判标准:护理满意度、各项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实施将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指标,且患者对此种血糖监测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全麻术后恢复期;护理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b)-0130-02

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采用血糖监测设备如血糖仪来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有餐前、餐后血糖指标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传统的血糖监测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点,因为患者的血糖浓度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仅监测餐前和餐后等血糖指标,并不能及时反映出患者真实的血糖指标,不利于对病情的动态掌控[1]。通过研究发现,患者术后血糖的平稳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术后恢复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而现阶段新型的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作为一种科学程度高、准确性强的实时检测手段,具有操作性强、患者接受度高、检测全面水平高的优点,可以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立体式的全面监测,可以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对此,该文对给予患者指尖采血监测与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次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这10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1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6:25,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为(52.5±24.0)岁;研究组51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7:24,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为(53.0±24.5)岁,上述一般资料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输注治疗,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健康指导,做好每日的健康知识宣教工作,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血糖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治疗计划,一般情况下,术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维持在7.2~10 mmol/L即可。①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在选择监测埋置点时应尽量选择患者脂肪较为丰富的部位,埋置点的置入应保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探头是否脱落;术后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合理调整其胰岛素剂量,同时胰岛素的给予也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免对患者的血糖指标造成过大的波动。②指尖血糖检测方法:对照组实施指尖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该病检测方法每日进行6次,所包含的血糖指标有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指标等,若患者出现有低血糖症状时,应增加监测患者血糖指标的频率。③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动态血糖监测的实施目的,实施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并告知患者动态血糖监测属于一种安全、全面以及操作简便的血糖监测方法,以此来降低患者对动态血糖监测的陌生感,使之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的各项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④预防并发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行服药,服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以及时调整药物。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一直处于高水平,致使将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应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以有效的预防患者低血糖的发生[2-5]。

1.3  观察指标

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有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其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指标,包括有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波动水平、低血糖发生次数、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均以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的计算,计数资料表示为[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项治疗效果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高糖高盐口感强烈的饮食更为青睐,再加上受长期缺乏适宜的运动以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患病的同时,各种并发症常有发生,长时间的病程导致患者迫切需要外科手术进行针对性治疗。根据研究显示[6],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时会导致其体内的茶酚胺、胰高糖素等过量分泌,从而进一步造成患者血糖水平的升高。若在这一过程当中,血糖水平的控制不及时、不合理,则很容易造成低血糖症状的产生,从而增加患者手术中心脑血管出现意外的风险,其也会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稳定并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以往在治疗当中,临床上通常采用血糖仪进行患者血糖的监测,该方式具有操作便捷、经济水平较低等优势,但通过实际证明,此种监测方式无法对患者血糖进行全面、全程的监测,且极易诱发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对于患者的身体的恢复具有负面影响。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是当前临床当中比较常用的新型血糖检测手段,该系统可以完整的将患者手术当中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记录,掌握手术环节中机体的血糖变化水平,填补了常规检测手段的不足之处,为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治疗依据。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众多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控制血糖的需要,使其必须进行长时间的药物控制,由此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消极的负面情绪,对疾病的恢复以及新产品的认知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研究中,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采取健康知识宣教、心理辅导等方式,努力消除患者自身的消极因素,减少不信任感,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7]。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与传统的血糖检测仪相比,更容易起到低血糖的预防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经济压力。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两项研究结果说明与传统的指尖采血监测相比,动态血糖监测更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其血糖指标,降低其血糖波动水平,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成本。

综上所述,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实施将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指標,且患者对此种血糖监测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丽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8):111-112.

[2]  王晓军,徐丽梅,李晓华,等.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5):3512-3513.

[3]  张文香.动态血糖监测新技术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6):195-196.

[4]  宋乐芹,谭政.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4):25-26.

[5]  苏真娇,黄瑞君,曾萍.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6):20-25.

[6]  宋惠.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6):183-184.

[7]  周先琼.危重糖尿病患者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系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32-34,38.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满意度糖尿病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