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慎茹
[摘要] 目的 探究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以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分析2组糖尿病患儿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儿护理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儿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更好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减少其疾病并发症的几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b)-0032-02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其属于慢性疾病,一旦患者出现糖尿病,则需要终身接受治疗来对自身血糖水平控制,若其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则可引发出现肾脏、视网膜等病变的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小儿与成人相比,其机体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免疫力较差,若其出现糖尿病的情况,则其更加容易出现脏器或组织病变的情况,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干预和护理干预,来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为探究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的影响,该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100例糖尿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分析其干预的结果,总结全程健康教育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纳入标准:①确诊存在糖尿病;②家属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智力障碍或精神异常;②合并肺、心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③拒绝参与该研究者。实验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5~13岁,年龄均值为(8.75±3.12)岁,其病程范围为2个月~3年,病变均值为(1.25±0.33)年,其中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4~14岁,年龄均值为(8.98±3.07)岁,其病程范围为4个月~3年,病变均值为(1.33±0.50)年,其中男29例,女21例。2组糖尿病患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即加强患儿用药情况的监督,保持其病房处于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对患儿的饮食情况适当的指导等。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具体为。
1.2.1 病情沟通 糖尿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即对其个人档案建立,对其各项检验的相关生化指标情况进行登记,并了解其药物使用情况,对患儿的具体遵医行为进行评估,并评价其非药物治疗情况。
1.2.2 用药指导 若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较高,则其疾病在短时间内难以被较好的控制,则需要为其实施胰岛素干预,为其实施胰岛素干预前,应加强患儿或其家属有关胰岛素治疗知识的讲解,告知为患儿实施胰岛素治疗的具体目的和方法,并介绍胰岛素干预的优越性以及方便性,使其更加积极配合临床干预。胰岛素使用后,患儿较易出现低血糖等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护理人员为其讲解低血糖发生的监测方法,嘱咐其若出现头晕、手脚抖动、心慌等症状,则应及时对糖块服用[1]。
1.2.3 心理支持 加强糖尿病患儿心理状态的评估以及其情绪变化的观察,积极为其提供漫画、玩具等其感兴趣的物品,同时可为其播放动画片,以此转移其疾病注意力。护理人员可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与患儿沟通,在条件允许下,可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的互动,以此增加糖尿病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以及信任感[2]。
1.2.4 健康手册发放 为糖尿病患儿以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的发放,其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机制、治疗方法、血糖水平监测方法、饮食注意事项、运动指导等内容,使得患儿能够更加清晰对自身血糖波动情况了解,更加合理饮食和运动,促进其机体抵抗力的提高,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对2组糖尿病患儿护理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作观察分析,并分析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主要包括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作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數资料[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糖、血脂水平分析
实验组护理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分析
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实验组中,1例出现心血管病变,1例出现神经病变,1例出现视网膜病变,其并发症几率为6.00%;对照组中,3例出现心血管病变,2例出现肾脏病变,4例出现神经病变,3例出现视网膜病变,其并发症几率为24.00%。实验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 9,P=0.01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患者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情况,威胁患者的机体健康,因此,加强糖尿病者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来对其血糖水平控制,十分必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糖尿病患儿的病情较重,若不能给予其有效治疗干预,则会对其多器官造成累及[3]。相关研究显示,为糖尿病患儿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护理的质量,更好对患儿的血糖水平控制[4]。
糖尿病患儿的病程较长,在其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较易出现自行停药或漏服的情况,因此,加强其健康来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保证,十分必要。该研究显示,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干预的实验组糖尿病患儿,其护理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全程健康教育的应用,可对患儿的血糖水平以及血脂水平进行控制,缩短其血糖恢复的时间,更好对患儿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全程健康教育,能够使得患儿或其家属更好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将其疾病治疗的疑虑消除,使其积极面对疾病,更好掌握用药、饮食的方法,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加强患儿的心理支持,对其错误认知纠正,可将其心理障碍消除,促进其情绪的稳定,更好配合临床干预,以此提高其血糖控制的效果[5]。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儿中,对其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可减少其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阿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小儿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456-458.
[2] 周贵萍,陈玮.健康教育运用于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对其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91-192.
[3] 叶彩娜.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實施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8):162-163.
[4] 刘旻.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1):115-116.
[5] 李建华.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1型糖尿病患儿及家长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