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9-05-09 11:48翁震宇刘洋
中国大学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

翁震宇 刘洋

摘 要:本文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目标与价值,对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了价值层面的解读。美术类专业“国标”在国家层面认定了美术创作为教学成果,为全国开设相关专业的349所院校提供了办学的标准化参考框架和特色化发展空间,凸显了美术学类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等方面专项认定和评价具有标志性和导向性价值,并对在新“国标”背景下构建美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基本逻辑与核心要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提出了前瞻性思考。

关键词: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人才培养模式

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美术学类专业所在院校共同参与下制定的关于美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首个国家标准,是美术学类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标准,是设置相应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一、美术学类专业“国标”的研制

美术学类专业教指委于2013年年中启动了标准的研制工作。首先于2013年对开设美术学类本科专业的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旨在全面了解全国各地高校美术学类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同时也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院校深入了解美术学类专业建设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对专业设置情况、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知识体系构成、教学队伍结构、专业教学条件、教学计划执行和质量控制、专业教学成果与特色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同年年底,美术学类教指委发布了《国内美术学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为“国标”的制定夯实了基础。其间,经过调研、参考框架的讨论、质量标准初稿的拟定、教指委委员征求意见,及之后反复的修订和专家论证,于2014年9月拟定完成了“美术学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经过美术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15年5月,“国标”又新增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2015年7月,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上海召开的标准审核会议精神,再次做了修订。

2018年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正式发布包括美术学类专业在内的92个本科专业类“国标”。本标准适用专业包括美术学(130401)、绘画(130402)、雕塑(130403)、摄影(130404)、书法学(130405T)、中国画(130406T)、实验艺术(130407T)、跨媒体艺术(130408TK)。标准中首先明确了美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扎实的文化艺术素养、专门技艺、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能在相关领域从事创作、研究、教学和应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从知识、能力、素质、学制与学位4个方面确立人才培养规格,然后以知识领域的普适形式涵盖美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规定教学时数内,通过课程模块的安排、课时的分配、实践和实验教学课程比例、选修课程比例的确定,规定了总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标准还进一步明确了师生比、教学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师教学发展水平和研究成果等师资队伍基本要求,以及教学基本设施、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经费等条件。“标准”要求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应建立具有艺术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进行自主评估,最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有一定稳定性、指导性和影响力的教学特色。

二、美术学类专业“国标”的价值与特点

(1)首次在国家标准层面明确美术创作为教学成果。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随后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艺术学学科发展规划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美术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应纳入专业展览、获奖、研究创作、作品发布、艺术实践项目等“非文献计量指标”。2016年,艺术学晋升学科门类5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上发布“杭州共识”,再次重申艺术创作应作为学科评价的核心指标。2017年,聚集1500余位设置艺术类专业高校专家的“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联盟”成立大会呼吁将艺术创作纳入评价体系指标中。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教师教学与研究成果”中,除了常规性的论文、课题、教材、課程建设等内容,还将专业展览、获奖、研究创作、作品发布、艺术实践项目等非文献计量指标纳入其中,作为专业教学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遵循了视觉艺术教育规律和思维模式,充分体现了通过创作作品加以验证的创造性施教。

(2)凸显美术学类各专业教学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创作”对毕业创作教学过程、论文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关联性、毕业作品展示、毕业答辩内容和成绩构成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毕业论文撰写内容导向创作动机、媒介与技术手段的关联、创作过程与方法等内容,进一步突出了美术学类专业毕业创作教学的实践性。标准中明确了毕业创作须占毕业成绩75%左右,毕业论文缩减至25%左右,毕业创作(论文)教学摆脱原有的共性模式,回归至美术创作实践,对全国美术学类专业本科毕业教学具有示范指导意义。同时,“课程体系”明确了实践(实习)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具体课时要求和教学内容,将本专业类的实践教学明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践课程(含实验室课程),另一部分是统一安排的实践教学时段,通过学生写生、文化考察和社会采风等实践方式,以个体的直观感受和切身视角获取艺术创作素材。

(3)提供办学的标准化参考框架和特色化发展空间。以标准制定为契机,全面透彻地了解国内各院校美术学类本科专业建设情况。目前我国美术学类专业形成了多层次、多分支的学科体系,根据标准制定前期调研结果显示,设立美术学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349所,其中专业艺术院校38所,综合性院校与专业艺术院校、研究教学型院校和教学型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条件和教学特色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标准首先对共性的标准化要求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提出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尺度和底线,同时也要求各院校结合区域经济文化特点,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指导性和影响力的教学特色,为特色化办学发展留下空间。

(4)标准将成为美术学类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等方面专项认定和评价国家标准层面的新标杆。作为专业教学质量的指导性要求和导向,我国首个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辐射全国设有美术学相关专业的349所院校以及在校师生约20万人,体现专业建设前瞻性,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国标”将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相适应,为行业部门制定相关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和推动院校根据实际办学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美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性构建思考

(1)美术学类专业应呈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各院校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探索实施符合专业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如“两段式”分类分层教学方式的做法是:专业类别招生,按造型艺术类、图像与媒体艺术类、书画类、艺术理论等类别进行基础教学,进入专业教学时,双向选择,学生自主进入各系(专业)学习。创新小班化特色教学的做法是:专业教学高年级阶段可采用“工作室+导师制”教学方式,由导师组组成教学目标明确的专业工作室,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造型艺术专业可采用该种方式。问题导向的课题化教学方式的做法是:依托实验室、研究中心、课题项目等载体,根据学生在不同专业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不同知识设定课题,打破专业界限,跨界合作,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多维度发散思维。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等专业可采用该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应遵循美术学类专业教学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点。美术学类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文化艺术素养、专门技艺、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能在相关领域从事创作、研究、教学和应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实现人才培養目标,首先通过相应的研究方向、专业思路作为支撑,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构建特色显著的核心课程体系,在一系列教学质量控制规章制度保障下,产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育人成果。因此美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五大模块:专业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和策略、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标志性成果。

(3)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要区别“知识”“技能”和“能力”,逐级递进。知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美术学类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美术史、美学、美术批评等基础理论知识和透视学、艺术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专业知识。“技能”是学生通过上手训练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系统,包括构图、造型等各美术创作专门领域的表现技法和实践训练。“能力”则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是使创作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如造型能力、专业创作能力等,以及应用一定的美术学方法开展研究、鉴赏和评价的应用能力等。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可由教师传授,但能力的获得则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引导。

(4)突出课程体系中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核心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体现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课程,能有效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对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核心课程建设应展示人才培养的理念,即对专业发展前沿的把握与认知;体现专业特征,以核心课程作为专业之间区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体现院校发展特色、定位,代表着学校在该专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各院校需要围绕核心专业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同时按照教学进度逻辑进行模块化分割,便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