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晨 高阳
近几年,农业旅游势头大好。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获得经济收益和发展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意义
首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形态,历史遗产与文化遗产都很丰富。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各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创造出了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这些是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重要素材与载体。
其次,没有文化的传承,无法谈论文化的自信,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基底。一个国家试图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不进行任何传承,一味模仿走在前列的国家,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很难发展。一方面,文化是连续而难以割裂的,不讲传承只讲引进和改造必然是不顾国情的决定,另一方面这也是成为了其他文化和国家的傀儡的决定,更不用谈文化自信。
再者,为什么新中国建设以来一直很重视文化的传承?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根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工作的开展,良好的建设工作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才能实现对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反过来继续推动经济和生产。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构成了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丰富的过程中受到冲击,也在现代化文明的浪潮下受到冲击。中国曾经在一些时期遭遇国家危亡的困境,如鸦片战争,发现文化是需要发展的,如五四運动。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于传承的创新的文化才能强大中国。现代化文明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太过单一、趋同,缺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的优势。
所以说,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地坚持自己民族的东西,而是能够使得民族振兴、国家强大、人民安居乐业的民族传统文化才是能够使人民自信的文化。要从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来理解文化,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形势来考察特定的文化。[1]
农村地区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一)城乡二元格局
二元结构理论强调农村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应当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便是以农业为主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阶段中国选择了动用全社会一切资源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粮食和原材料,推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开始重视保护农村的发展,但是农村仍在通过提供廉价劳动力来推动城市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拉近,但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文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这些都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
(二)新的城乡战略
目前大力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虽然使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还有较大差距。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的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二元结构理论,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理念,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旨在实现经济转型和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地位平等。[3]
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才能真正让农村人民感到文化自信。中国农村发展要建设既符合城市需求、能和城市互动的,又有乡村特点的农村,保护民间文化与勤劳质朴的精神。
(三)乡村发展中的难题
农村发展要吸引投资和繁荣市场,必须要建设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这需要政府增加投入,并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科学合理且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农村建设规划。但是一直以来,中国农村地区受各种制约与资源约束,使公共基础设施受到很大影响。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在实现特色发展、文化自信方面缺乏主导性和领导能力。同时,长期的城乡不平衡,使得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更趋于向城市流动,新农村的建设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与智力资源。
(四)周至县经济情况
以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为例,2017年周至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34.26亿元,经济增长率为7.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分别为4.4%、9.1%、9.2%,分别实现增加值33.91亿元、29.15亿元、71.2亿元。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25.26∶21.71∶53.03。人均生产总值22864元,比上年净增3138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2.83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4.2%。[4]
在发展中,周至县注重生态建设,并与强农惠农政策相结合,为1925户贫困户发放退耕还林补偿资金149.45万元,为2351户贫困户发放生态效益补偿金133.93万元。同时严格落实林业政策,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与维护力度,不仅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和动植物资源,还带动了果园生态游、林区观光游等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使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5]
以农业旅游实现文化自信和传承
(一)农业旅游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样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就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抓手,可在全国范围内极大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开发农业旅游,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乡村的土地与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其次,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通过提升农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来振兴乡村,减轻政府的扶贫负担,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再者,农业旅游不仅顾及生产和经济,还涉及农村生态的改良和生活文化的建设,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留存传统农耕饮食文化和民间工艺,文明风气、生活富足。农村的发展前景使得农村基层自治有动力,能更加顺利地把基层组织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和城乡发展新战略相契合,具有融合城乡,资源向农村输送,农村向城市市民提供良好旅游服务,城乡逐渐一体的作用。
(二)农业旅游发展所需条件
1、农村地区自身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