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琳
“買一颗紫甘蓝,把它一片一片横着切开,挑选一片你中意的横截面,画下它的纹理,然后把这片紫甘蓝吃掉。这样,你就变成了你的艺术,你的艺术也变成了你。”当看到这段有点可爱的描述时,我不由得开始好奇,这是否跟你脑海中的“艺术”重合?
画廊——“Gallery”一词,在英文中与拉丁文中指代“教堂中有壁画的门廊”的词源相同——无论是“画廊”还是“Gallery”,在它们各自的语言和文化语境里,都强调着“空间”这一概念。
当画布悬挂于墙上,抑或是一件雕塑作品放置在我们的视野中,空间都是不可离场的元素,无论是封闭得四四方方的白盒子,还是暴露在大众视野中的公共艺术,都和它的空间产生微妙的反应。今年,画廊周北京除了将大大小小的画廊和美术馆被集结在一起,还特设了三个新的项目:与苏黎世达成交换合作的“艺访单元”、致力于挖掘并推荐中国新媒体领域新晋艺术家的“新势力单元”及结合中国特色的在地语境,重新定义公共艺术的“公共单元”,并在论坛中探讨这些问题。
提到重新定义公共艺术,艺术家刘群在论坛中介绍分享了自己做公共艺术的经验。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是人最伟大的创造与最伟大的公共作品。
而画廊周北京执行总监王一妃正是从“北京”这个特有的城市背景出发,在最前沿的艺术之间建立联系。“在这里有很多优秀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里的聚集和共同讨论,是长期以来的传统。”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新旧混合的特殊城市,既有浑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也有最先锋的当代艺术,是当代艺术萌芽以及成长的最重要的聚集地。复杂多样的文化环境给当代艺术提供了很多创作上的灵感,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具有巨大的潜在艺术爆发力。正是这样一种爆发力,让初春的北京除了喜悦于五一4天小长假的气氛中,也能在闲暇之余来赴一场视觉盛宴,趁着桃花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