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可
我最早接触摄影是2003年,那时候正上大学二年级,而宿舍对面正好住着一群摄影系的学生,出于兴趣我就经常摸过去,看他们的底片和相机。然后没多久我就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相机,佳能EOS 50。那时候还不知道摄影对于自己的意义,经常帮同学合影,拍摄旅游纪念照,一直持续到2014年,我才开始改变拍摄方向,慢慢知道自己想要拍些什么。
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慵懒的人,做事情没有什么计划,所以拍照片也不像别人一样有条理、有目的性。我从来不会去做项目规划,遇到什么拍什么,最后从所有的照片里选出自己喜欢的,把它们整合集中起来起一个名字,比如《东张西望》。这组照片是从2014年开始拍摄的,在这之前我个人更喜欢拍彩色的照片,自从2014年遇到了阮义忠老师,跟阮老师学习了暗房技术之后,我就开始用黑白胶片进行拍摄了。
我的创作大部分都是随手记录下周遭,现在基本不再使用数码相机,更喜欢用黑白胶片去拍摄,因为胶片更能还原事件发生的一个完整过程,从选择合适的胶片、构图拍摄、冲洗胶卷,再到暗房放大,一张一张有重量的纸质照片捧在手里让人心里踏实,这不同于电脑屏幕上冷冰冰的影像,虽然也都是出自我手,却容易产生距离感。
我对社会现实不大关心,所以很少拍摄反映现实题材的照片,可能我更愿意沉溺在自己眼中的世界。我所拍摄的这些照片只和我有关,是我观察周围生活的一些点滴记录,是我内心最直接的投射。这也为我对胶片的热衷提供了基础,胶片摄影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足够的耐心,不能着急,不用为了完成任务而拍摄。我一般会攒够了一定数量的胶卷,然后找一天集中冲洗出来,接下来的几天都窝在暗房里印样,反复看,直到找到几张满意的底片放大,每张底片都反复试验成像效果,找出不满意的地方。如果黑白胶片仅仅是拍一下,而不经过我手做后期暗房冲印,那于我而言和数码拍摄没有什么区别。胶片摄影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临场观看到最后对照片的抚摸缺一不可。
我认为的好的照片题材不分高下,是完整的、安静的、朴素的,不以奇巧夺目。我周围的很多朋友为了拍照去很远的地方,离开熟悉的环境,甚至飞去国外。可大家却带回来一堆一模一样的照片,里面充斥着夸张的广角、艳丽的色彩……照片里面看不到个人的影子。其实拍周围熟悉的事物才更容易拍出好照片,从自己最熟悉的家人开始,从自己生活的小区着手。仔细观察周围那些平常的事物,挖掘非常态的视角。
我平时使用最多的是135徕卡M相机和120的禄莱双反相机。这两台相机的特点都是很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当你想拍摄時,最好的相机就是手头那台。不用动不动就端起“长枪短炮”,一台小巧的相机在手,你会更加集中精力观察周遭,找寻有趣的画面,被拍摄对象也会相应地减少戒心,拍出更加自然放松的照片。
摄影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睡觉吃饭一样自然而不可或缺,随身带着相机早已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