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个称呼,却藏着亲人之间相处的学问。
弟妹从老家来省妇幼保健院生小孩,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星期,我在电话里对弟弟说:“带你老婆到我家住吧。”弟弟在电话那头吞吞吐吐老半天,最后说:“小靓(我弟妹的小名)想去大姐那住,不好来打扰你。”一听这话,我心里一阵酸涩。大姐家到医院至少比我家远半个小时的路程,再说她家房小,哪有住在我家舒服?可身怀六甲的弟妹情愿挤到她家去,这实在让我不能理解。
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是那种亲情感浓厚的人,总是把亲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弟妹嫁到我家后,我始终把她当成亲妹妹来疼,由于考虑到毕竟不是一母同胞,我对她甚至比对姐姐还好。事实上,与老公结婚后,我对老公的家人也是如此。可是我发现,他们和弟妹一样,与我似乎总是隔着一层什么,是一种令人生疏的客套,不是我渴望的那種血浓于水的平和亲近。相反,姐姐大大咧咧,心直口快,却跟弟妹和姐夫家人都处得很有“亲”味。
晚上,我打电话给姐姐:“姐,弟弟他老婆还好吧?”
姐姐愣了一下,突然说:“你累不累呀,什么‘弟弟他老婆,关系似乎隔着十万八千里,直接称呼‘小靓不就行了?多亲切。”
我笑:“那还不是一样呀,反正说的是同一个人。”
姐姐一下子认真起来:“那可不一样,我早就想跟你说这个问题了,你在提起小靓时,总是以‘弟弟他老婆来称呼,人家小靓听起来多生疏呀。难怪她说跟你似乎总有一种距离感,明明知道你对他们好,心疼他们,却没办法跟你亲近,因为你一个称呼就把人家推得远远的。试想一下,她跟我们提起你时,如果总是说‘老公的二姐而不是直呼‘姐,你听了舒服吗?”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确实是这样,对弟妹和老公的家人我总是拐着个弯儿。“弟弟,你老婆穿这件衣服好看吗?”“老公,把这杯茶端给你爸。”“老公,帮你妹妹把行李送到车站去”……这些都是我的惯常说法,而不是像姐姐那样,无论何时,从她嘴里说出来的“弟弟的老婆”是“小靓”“老公的爸妈”是“爸妈”“老公的妹妹”是“妹妹”,她把那些累赘的前缀去掉了,也自然而然消除了与他们之间的隔阂。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个称呼,却藏着亲人之间相处的学问。
从那以后,我努力学会放弃了拐弯抹角的“远呼”,改为亲切的“近呼”。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和弟妹以及公公婆婆、小姑子的关系,竟然真的柔和亲切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一家人。
杨晓霞摘自《牡丹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