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NBC网站5月7日文章,原题:美企为何不应理会有关中国的噪音 随着美中继续为达成贸易协议努力谈判,曾经的一些忧虑又开始在美国国内甚嚣尘上,担心中国企业或将(再次)蜂拥而至并疯狂收购当地资产。
但与中国企业共同深耕美国法律和监管规定多年后,我们认为这些担心被夸大了。实际上,如今中美双方都存在防止中企在美国掀起投资“海啸”的“天然”刹车。其中一些如下:
中国并非世界上富裕程度排名第二的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如今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全世界排名第67位,介于墨西哥与土耳其之间,去年仅为美国的15.3%。中国完全不可能“碾压”美国。
与任何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各种挑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不等同于第二强大的经济体。
中国监管部门已经出台具有重要意义的严格限制对外投资的措施。或许对美国观察人士来说,难以相信中国也同样担心其对外投资和资本外流。但这是事实。中国近两年来出台的对外投资审批和上报新规将其对外投资分为三类: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例如房地产、娱乐和体育俱乐部等属于限制类,而博彩业、核心军事技术或违反中国国家安全的领域属于禁止类,中国仅鼓励对石油、矿产勘探、农业、渔业和研究等领域的对外投资。
从地缘政治战略(重心)来说,中国已经从美国“转向”别处。中国正专注于“一带一路”倡议,其投资项目遍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并将中国的经济与地缘政治日程交织其中。中国正以其软实力、文化“通货”、外交政策和政治价值观等对邻国施展影响。
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业已经放弃美国市场。中企依然希望对美投资。其实,中国采取的投资新规和指导原则使一个透明的投资机制变得更有分量,从而为中国对外投资带来理性和成熟。美国人能从中受益。
美企不应盲从“中国投资威胁”的噪音,而是应专注于与中国投资者达成有意义的交易。▲
(作者莱尼尔·蒂尤、海伦·姜{音},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