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静
摘要:读写结合就是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抓住其间的关键的“写”的训练点,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读写结合;仿写迁移;主题仿写;情感迁移仿写;结构仿写;文中留白练笔;情节补白;标点补白
一直以来,作文都是许多学生的硬伤,只要一提到写作,孩子们都会有畏惧抵触的心理。而教师则认为,阅读是吸收内化,作文是倾吐表达,总是将两块教学分开进行。其实,想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应树立“向课文学写作”的观念。我们的教材课文本身就隐藏着许多语言表达的“秘密”,它是目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理想的教材。
一、仿写迁移会运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要抓住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运用,仿写练习。
(一)主题的仿写
语文课本写人、写事、状物、写景的文章较多,而这些类型的习作也是重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不防已课文为范例,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1.状物主题仿写。
以《翠鸟》的第一段教学为例,课文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浓墨重彩地向我们描绘了一只美丽漂亮的翠鸟。关于这一段的教学目标上文已阐述,下面我具体说说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问题引入。有同学问:“课文描写翠鸟的这段话怎么这么长呀?”是啊,和《燕子》相比,这段真是太长了。那么这两段话哪段话好呢?见有同学要发表意见,我示意不着急。我们还来看看《翠鸟》第一段是写了些什么。
第二步:划分层次。通过划分层次,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除了写了翠鸟的“红色的小爪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又尖又长的嘴”之外,写得最多的是“羽毛的颜色”。否则这段话和《燕子》的描写出差不多。
第三步:互文对照。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大力气来写翠鸟“羽毛的颜色”呢?请看图片,让我们从这里来找找答案吧!引导学生明白,翠鸟的羽毛是最值得写的。
第四步:朗读背诵。作者是怎样来写羽毛的呢?通过朗读感受、背诵积累。
第五步:互文对照。对比《燕子》《翠鳥》,引导学生明的:只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就是好文章。
第六步:仿写。出示大公鸡图片,进行仿写。
通过积累了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孩子内在的语言结构和表达规律将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易于表达。
2.写景主题的仿写。
《颐和园》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本课的重点就是定位在游览顺序和描写方法为主的表达,能够模仿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学习作者运用“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到实践中。
3.情感主题的仿写。
学习了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谁都会被慈母的情深深打动。作者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表现出了一位平凡的母亲伟大而又无私的爱。我们可以由课堂走向生活,写写自己的母亲。这里的仿写,学生可以有形式的借鉴,可以有情感体验的迁移。仿写的不同类型之间,可以交织进行。
(二)结构的仿写
以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为例,说说“总分”方式的仿写。课文中第二自然段先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而后具体写出风的声音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变化。
这个段落无论在结构或句式上都很有特点,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后的练习2,写写厨房里奇妙的声音。
在课前让同学们回家留意厨房里的声音,课中回忆厨房里妈妈烧菜时的情形,进行写话训练。
二、文中留白能练笔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有出现“留白”,有的地方写得相对含蓄简单,有的刻意不写某些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文后,脑子里留下拓展想象的空间,以此延伸学生的思维。
(一)利用情节补白
如《女娲补天》,女娲求雨的情节只是一笔带过,末及细述。抓住这个空白点,设计小红笔“女娲为了子民的安危,是如何向雨神求雨的。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在这一空白处写出了色彩,变虚为实,使得女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高大。
(二)利用标点“补”白
在教学中,留意特别的标点符号,让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练笔。比如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第是自然段,整段围绕“神态各异”一词,分别写出了“微微颔首”、“眼如铜铃”、“紧握双拳”、“凝视远方”四种神态的兵马俑,然后用一个省略号表示其他各种形态列举的省略。在读好文中词句的基础上,可进行省略号的补白,模仿文中叙述与情节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补出省略号所省略的描述。通过这个写话训练,学生们对“神态各异”这个词的理解更加直观和真切,可谓一举两得。
读写结合聚焦了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这一理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将使学生的表达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