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先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要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孩子们之间互动起来。或是举行“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让家长为孩子做好读书的榜样,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只要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一、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首先,老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例如班级的学习园地、黑板报等平台多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往往容易产生兴趣但专注力不足,所以很多小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隨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
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进行,对学生的精读训练也可以按照此逻辑开展,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
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
2.学会选择读书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籍之多更是灿若繁星。这其中,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对此,教师可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地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3.学会写读书笔记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阅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阅读时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要求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以此增强读书的效果。
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边读边记,引导他们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深入理解,可以抓住重点。这样一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学生在早期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必将终身受益。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阶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