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因素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2019-05-08 03:36宁海霞
职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影响

宁海霞

摘要:在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文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地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均衡性都有重要影响;外来文化等其他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明确了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就应该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出安排,以平衡文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因素 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近年来,职业学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熟悉和了解这个领域的人都清楚,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至今尚未有明显的改变,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形势依然严峻。

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从对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因素进行阐述。文化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本文在探讨文化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时,一般是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情绪情感和心理倾向等文化要素与教育的关联。文化对职业教育形成一种约束,但它不像经济、政治等对职业教育的制约那样明显、直接,然而却又是不可忽视的。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形成了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渗透在民族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之中,形成与此相契合的价值判断体系,这不可避免地对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方式起着调控和制约的作用。

首先,重人文轻科技,重修养轻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人们普遍重视文化修养而轻视科技,甚至将科技实践粗暴地斥之为“奇技淫巧”,很少主动地去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儒家把德放在首位,并用“君子”和“小人”确立了标准。有德无才也是“君子”,有才无德仍是“小人”,这就造成了社会上重道德修养而轻视技艺技能的倾向,限制了技术的发展,这实际上对“技能型人才”是一种打击。

其次,官本位影响深远。“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这些传统思想主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在过去设立了科举取士制度,但这种制度使教育的目的直接指向了“做官”,否定了其他教育功能。读书人只热衷于做八股文,将全部的精力集中于四书五经,对其他学问一概不理,对有关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的知识十分轻视。最后,位居社会最高层级,掌握权力的官员又将这种认识倾向固定化、制度化了,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轻视技术,蔑视技能型人才的风气。

最后,封建等级思想根植于文化传统中,影响了民众的职业取向。中国古代社会历来是一个重等级、重地位的社会,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从士农工商的层级划分,到士族、军户、工户,甚至贱籍等的身份认定及身份承袭制度,士、农、工、商,在中国形成了层次分明、地位迥异的等级制度。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工、商阶层,即使拥有技能和占有财富,仍然成为社会的底层,在社会上受到歧视。

传统文化因为具有以上几个重要特质,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重德轻艺,这造成职业教育作为追求“艺”的教育,长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而新中国过成立后,重政治思想、轻专业技术的倾向一定程度上也是根源于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重德轻艺。在很长一段时期,在教育上仍然把“德”(更多的是政治品德)放在首位,“红”和“专”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前者不仅有优先权,还有否定权,这也造成了职业教育中重视政治表现,轻视技术技能的错误方向。随着改革开放,这种错误倾向得到纠正,但在当前职业教育中,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影响。

官本位文化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民眾的思想中,而在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又确实反映了官本位的“正确性”,人们趋利避害,自然而然地被落后思想裹挟而去,近年来的“公务员热”就是这种思想的突出体现。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学生考取公务员的机会少,因而受到的轻视也就不足为奇。这种认识,导致家长和学生忽视了职业教育培养经世治用的实用人才、科技人才、生产劳动者这一目标,认为只有普通教育才能使人晋升。在官本位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作用下,家长和学生都轻视职业教育,并将普通教育视为通向社会上层理想工作岗位的必由之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尤其如此。只有在成绩实在不能进入普通高中或普通高等院校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才会不得不选择职业院校,这严重地影响了职业院校生源的质量。一些院校学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或者说屈从社会上的这种压力,逐渐向普通教育靠拢,在课程设置上重文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使职业教育偏离了本来的发展方向,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

封建等级思想造成中国人对职业的分工本能地认为是社会地位的分级,形成了对各种职业天然的看法(包括歧视),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向生产一线,因此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是歧视。职业院校也成为高等院校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其数量众多,占大学生的一半以上,但仍然在招生、拨款以及就业等多方面受到差别对待。而在现实生活中,等级思想也无处不在,尤其在服务业中,被服务者对服务者缺少职业尊重,甚至在人格上都缺乏基本尊重。社会上仍有部分人认为某些职业低人一等,这种固有的观念以服务业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发展增添了很多困难。职业的分化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但等级思想为这种分工无形中烙上了身份地位的痕迹,从而对人们的职业价值取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即使在职业教育内部,等级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金领”“白领”“蓝领”这些有等级意味的概念,在职业教育的招生宣传甚至专业设置上随处可见,这种对社会意识的曲意逢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职业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对部分专业来说,甚至是畸形发展。应该看到,对职业缺少尊重,却对职位卑躬屈膝的传统文化氛围,对职业教育发展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当然,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不全是消极负面的影响。比如传统文化中对教育很重视,人们普遍认同教育是改变人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出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在普通教育还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况下,这种“重视教育”的思想给广大职业院校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又比如,诚实守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是对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有益补充。

二、地域文化的影响

由于职业教育面向生产一线,学生的就业市场往往就在周边企业,职业院校与地方的联系也比普通院校更紧密,这些原因都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地域性。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也往往证明,在某些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大大超过其他地区,这当然有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但也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地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下面就岭南和江南这两个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在文化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人“喜流动,不保守”的特质,这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秦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岭南人竞相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寻找救国图强的真理,从洪秀全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都在广东起家,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从那时起,岭南文化从广东辐射全国,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广东承担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岭南文化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到“开风气之先”的历史性飞跃。岭南文化自古以来形成的这种开放融通、兼容并蓄的文化风气为高职教育创造了一个较宽松的大环境,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新生在岭南的入学报到率逐年攀升,一些优秀的高职院校的入学报到率甚至高达90%。同时,岭南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特质,也促使职业院校在发展上注重引进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上大胆创新,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近代岭南文化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鲜明的经世致用的一面。自明万历年间以来,广州因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意识不断明确和强化,重商求利的价值取向更显突出,特别是近代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贸易的进入,进一步助长了岭南人务实求利、经世致用的观念意识。在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岭南地区的学生较为务实,他们希望能在大学生涯中掌握一技之长,以求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而高职院校也顺应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其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更趋向实用主义。

江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珠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又一发祥地。唐宋以来,江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生活的优越性使江南文化形成精巧、柔美甚至奢靡的特征。江南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来发展文化,因此江南人重视教育,看重读书人。江南的富足也推动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以丝绸为代表的手工业在哪里十分发达,最早的工商萌芽也诞生于此,江南人既不像内陆那样保守,又带有一种优越感。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后,江南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江南成为接受西方思想较早的地域,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文化”最为典型,其在精致细腻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江南文化的这些特点,对长三角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长三角的职业院校在发展上也呈现出专业设置细致、发展温和的特征,院校层次、配置更加合理,不像有些地区那样突飞猛进。江南地区的职业院校也更加内敛,带有很强的江南地域特征,学生生源和就业都指向长三角。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江南地区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企业文化的不同对员工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私营企业家族特征较明显,私营企业的发展加大了对一線人才的需求,也加深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江南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很好地融合了这种市场需求,在职业教育上反映为院校和专业设置的多元化特征。另一方面,江南人奢靡的风气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长三角地区的职业院校也逐渐形成了一股奢靡之风,部分院校在校园建设方面存在过度豪华的现象,这偏离了学校应有的教育定位。在学生层面,奢靡的风气使享乐主义、爱慕虚荣等不良思想蔓延,从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外来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除了物质产品的交换以外,还有各种文化的交流。外来文化对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冲击一点也不亚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由于西方世界在物质领域的先进性和统治性,不可避免地使西方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这种文化现象,在职业教育发展上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长驱直入,作为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改革样板,一时间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合作教育”等等都成了我们学习的典范。这种情况有“拿来主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盲目的一面。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对职业产生影响,也就影响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如咖啡师、调酒师、宠物医生等许多带有明显西方文化特征职业的兴起,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挥棒”作用。近来日韩流行文化的冲击,对艺术类职业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形象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受此影响而逐渐走红,成为文化影响教育的典型。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是,外来文化肯定的一些职业,其对应的专业也往往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相应的职业教育发展也会比较顺利。外来文化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深远影响,因此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小结

文化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对我国职业教育起着制约、引导、促进等多重作用。在进行教育改革,制订改革方案和评价实施效果时必须对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能够对文化因素的影响产生平衡作用的只能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相对应的政策。这也就是说,教育主管者需要在政治和经济层面采取措施来促进和发展职业教育,平衡文化因素的影响。历史和实践也证明,只有在政策和经济层面做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抵消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影响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