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风
▲4月22日上午,浙江省暨绍兴市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嵊州市通源乡白雁坑村举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沈仁华致辞。(韩国强摄)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沈仁华,共同向嵊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严钢授予白雁坑村“地质文化村”牌匾。(韩国强摄)
当一个僻远的地质文化村遇见世界地球日,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4月22日,海拔700米的白雁坑村,这里举行的浙江省暨绍兴市纪念第50个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正在讲述一个“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的故事。
舞台大屏幕出现《神奇的白雁坑村》短片,闪现美丽动人的画面。浙江电视台主持人雪倩,与4位嘉宾聊起白雁坑的地质文化,述说这些年的美丽蜕变。
白雁坑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通源乡。五六年前,藏在大山里的白雁坑,来了几个背着帆布包、拿着铁榔头的地质调查人员。“白雁坑拥有地质遗迹资源54处,‘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的景致呈现出独特的韵味。”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地质调查院院长刘永祥说。
随着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村民们投工投劳热情参与,白雁坑村民的生活由此改变。“游客对地质遗迹很好奇,来了都要看看。”瞅准发展商机,村民洪小赛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建造了民宿。“原来我家主要靠着榧林和茶园,收入不高,现在经营民宿,一年利润大约在10万元左右,再加上香榧、茶叶的收益,家庭年收入已达近30万元。”洪小赛说。
“我们还给这些‘巨石阵’想故事,推广地质文化;一块万年的石头有了故事,它才有灵魂,才有魅力。”通源乡党委书记郑海果说,“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地质文化村就是美丽乡村的‘特色版’。”
曾经,白雁坑也戴着落后的帽子。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和丰富的茶叶、香榧资源,村里已有20家民宿、250张床位。目前,乡村旅游带动农民直接增收近800万元。细数白雁坑的变化,雪倩说,“地质文化村建设既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又实现了地质知识科普,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顺着话题,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副处长肖常贵点评道:白雁坑村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鲜活案例,也成为新时代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在浙江,像白雁坑村有地质遗迹资源特点的村落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将抓好不同类型地质文化村试点,使得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地质文化传播与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让地质文化村从盆景变成风景。”肖常贵表示。在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沈仁华向嵊州市市长严钢授予白雁坑村“地质文化村”牌匾;在嵊州市逸夫小学的孩子们朗读声中,全场起身共同朗读《我们共同的未来》——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地质文化村的“美丽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
▲今年地球日宣传活动期间,海岸带地质首席科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印萍与小记者分享海洋资源和海洋资源保护知识。(嘉兴市局▲宋威摄)
▲4月22日,杭州市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在江干区皋亭山举行,浙师大附属丁惠小学师生与全场观众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杭州市局▲吴孝祖摄)
▲4月22日,宁波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充分发挥宁波市地质环境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小学生讲解地球故事,激发青少年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宁波市局▲陈丹摄)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走进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开展地球日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黄东舟摄)
淳安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邀请钱江晚报淳安生活小记者参加庆祝世界地球日活动,图为“一站到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现场。(淳安县局▲廖梦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