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高殿帅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医院对医疗人员学位和科研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人员丰富自身知识愿望的增强,近几年临床医学专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数量不断攀升。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条重要渠道,保证其学位授予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1]。
此同等学力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医院的临床医生,甚至已经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职称,或者是已经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或主治医师,他们边工作边学习,直接跟随导师学习的时间有限,接受系统科研训练的机会不多,其学位论文很难达到与全日制研究生同质化的要求[2]。同等学力人员培养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医院培养了高层次人才,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学位层次,加强了学校与医院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如果培养或者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学位授予质量下降、学位拥有者能力没有显著提高等一系列负面效应[3]。
为此,本文以我校于2017 年底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同等学力硕士学术学位的94 名同等学力人员为调查对象,针对他们在撰写论文和申请学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影响因素展开调查。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需要经历全国统考、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3 个阶段,为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同等学力人员在申请硕士学位的各阶段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存在的困难,以便针对存在的困难查找原因,特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课程学习效果、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各项能力获得情况、影响获得硕士学位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设题。
我校2017 年底共有94 人获得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年龄集中在31~40 岁,占83%;职称:主治医师占60%,副主任医师占32%,其他占8%;工作单位:三甲医院占36%,二甲医院占19%,其他单位占45%;本科毕业院校: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主(约占73%),南京医科大学占18%,其他学校占9%;工作区域:主要集中在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4 地(占81%),江苏其他地区占15%,其他省份占4%。
通过与同等学力人员交流,发现其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之后邀请少数同等学力人员针对问卷内容提意见,进而完善问卷格式和内容。问卷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分单选题和多选题,每道题目根据标题设定不同选项,此外还设有少量的填空题,用于说明选择相应选项的原因。
此次针对2017 年底获得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的人员发放问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共发放问卷94 份,收回问卷94份,其中有效问卷91 份。将调查所得数据通过Excel 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
针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我校采用随堂考试结合结束考试的方式进行。针对一门课程,学员的出勤率若低于该课总学时的1/3,则没有资格参加该课的考试,即该课成绩不合格。教师采用课堂成绩×40%+考试成绩×60%的方法核算学员最终成绩,最终成绩以60 分合格。问卷调查显示,对于这种课程辅导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81%的人赞成,19%的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88%的人认为教师授课水平很高,12%的人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一般;大多数人认为英语、医学统计学、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学习对今后大有益处。
2.2.1 阅读文献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95%的人能够“理解所学到的知识或信息”,81%的人能够“识记与重视所接触过的内容”,95%的人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文献阅读”,82%的人能够“将不同知识相融合,建立知识体系”。
对于“遇到学术问题时,会通过哪种途径解决?”80%的人选择“收集并筛选有效的信息”,81%的人选择“咨询身边的同学同事”,88%的人选择“咨询导师”,只有17%的人选择“独立做出决策”,3%的人选择“搁置问题”。
对于“面对众多文献资料,能否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60%的人基本上能够区分,36%的人只能区分部分资料,只有4%的人能区分全部资料。调查发现,同等学力人员熟知Pubmed、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对于“在英文文献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20%的人选择“没时间读文献”,63%的人选择“单词、句子不理解”,26%的人选择“找不到文章的科学问题”,15%的人选择“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
2.2.2 科研能力 我校并未强制同等学力人员脱产跟随导师进行相关课题设计和科研工作。问卷调查发现,只有33%的人跟随导师脱产学习,学习时间有短至1~2 月的,也有长至一年的,以半年为主。调查显示,同等学力人员能够积极地与导师保持联系,每月见面或沟通两次以上,沟通方式以主动见面、电话联系、发送电子邮件为主。
对同等学力人员参加的科研活动的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参与导师负责的项目研究的同等学力人员占比不高,只有34%的人协助导师开展项目研究,56%的人负责课题或子课题研究,3%的人参加过创新大赛,超过77%的人参与资料收集及整理与分析、课题设计与论证、课题申请书撰写、开展调查或实验、撰写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等科研活动。
表1 同等学力人员参加科研情况
同等学力人员在科研过程中获得的能力见表2、3。大约有一半的同等学力人员能熟练地进行操作、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68%的人能对问题进行有逻辑的深度研究、运用创新的理论或方法,75%的人能从新颖的角度去选题。
表2 同等学力人员科研能力获得情况
表3 通过科研训练提高的能力
通过科研训练,超过半数的人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归纳及总结能力、论文写作能力,48%的人能提高阅读中英文文献的能力、科研设计能力,44%的人能提高观察力和提出问题能力,31%的人能提高实验和动手能力,只有16%的人通过科研训练能提高与病患沟通能力。
我校规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前提是申请者至少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对这一要求的难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的人认为稍有难度,50%的人认为难度适中,只有3%的人认为很难,7%的人认为比较容易。在申请硕士学位期间,43%的人只发表一篇论文,25%的人发表两篇论文,32%的人发表3 篇及以上的论文。调查发现,能跟随导师脱产学习6 个月及以上的同等学力人员中,有2/3 的能够发表两篇及以上的科技核心论文。
对于“课程学习、全国统考、课题设计和论文写作阶段,哪个阶段比较困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的人选择课程学习,18%的人选择全国统考,45%的人选择课题设计,45%的人选择论文写作。
对于“获得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会遇到的困难”,88%的人选择工作忙,76%的人选择科研能力欠缺,37%的人选择主观能动性欠缺,37%的人选择忙于照顾家庭。
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目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7%的人选择“有利于评职称”,51%的人选择“提高学历层次”,14%的人选择“为今后读博做准备”,60%的人选择“再学习”。
对于“申请学位过程对今后工作的哪些方面有益处”,60%的人认为对今后评职称大有益处,64%的人认为对及时了解领域前沿有益处,55%的人认为对提高诊疗水平大有益处,90%的人认为对提高创新能力有益处,37%的人认为对积累人脉有益处,还有人认为“可以身作则,有利于今后教育子女”“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能力”等。
调查发现,大多数同等学力人员认可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等学力人员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提高阅读英文文献的水平;通过医学统计学课程学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医学统计方法、统计图表制作方法等;通过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学习,提高查阅文献、撰写论文能力,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发现,获得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基本上具有一定的阅读文献能力,在遇到学术问题时,能够通过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参与过课题研究,具有资料收集及整理与分析、课题设计与论证、整理与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基本的科研能力;认为科研能力是可以通过看文献、接受导师的指导、与同学交流获得,通过科研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科研能力。由于同等学力人员多是进行临床方面的研究,故而其基础实验和动手能力提高效果并不明显,与病患沟通能力多通过临床工作获得,很难通过科研训练得到明显提高。
而影响同等学力人员获得硕士学位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忙和科研能力欠缺。因为临床医生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已成为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同等学力人员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如此看来,其工作压力和困难确实不小。与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同等学力人员跟随导师的时间短,接受导师直接指导的机会并不多,也没有整块的时间用来专门做科研,所以同等学力人员整体上科研能力较低,主观能动性欠缺。比如有的同等学力人员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已经是副主任医师,他们对获得硕士学位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有的同等学力人员更看重短期效益,认为获得学位的时间可以用来治病救人或提高业务水平。由于同等学力人员中大约有92%的已经成家,男性占61%,年龄大多为30~40 岁,因此,有些人会因为忙于照顾家庭而延长获得学位的时间。
相对于课程学习、全国统考,大多数同等学力人员认为课题设计和论文写作更困难。这也证明了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说明了申请学位的过程就是一个付出、学习和收获的过程,可提高同等学力人员科研能力与论文撰写能力,对其今后的科研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了授予硕士学位的要求。不管是全日制研究生还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对其获得硕士学位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是否进行脱产学习。同等学力人员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随便写写论文就能混到学位证,要求没那么严格。正是这些内部因素导致同等学力人员缺乏进行科研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要求。同等学力人员还存在“等”“靠”“拖”的心理,等导师催着设计课题及写论文、靠学校提醒才上交相关学位材料,事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临床医学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工作繁忙,加上需照顾家庭等因素,他们往往参与科研训练的时间很少,至少整块的时间不多。他们都是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文献阅读、课题设计、论文撰写等,欠缺系统性和连贯性。只有少数人脱产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大多数人忙于工作或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临床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科研设计方法的习得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
临床医学同等学力人员都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而且在临床工作中也很容易发现“研究问题”。但是从“研究问题”到“研究设计”再到“研究实施”,涉及临床研究的方法问题。导师容易更关注同等学力人员的社会经验和临床经验,而忽略其临床研究方法的欠缺。而临床研究方法的习得需要导师在同等学力人员进行科研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耐心指导和循序渐进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