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半生坎坷天涯远,归来仍如少年郎

2019-05-07 01:18○朵
学生天地 2019年13期
关键词:贬谪文豪刘禹锡

○朵 颐

说起好心态的诗人, 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宋朝大诗人苏轼, 因为苏轼一生际遇坎坷, 但却十分豁达。其实,唐代也有一位诗人的豁达堪比苏轼, 他就是写下世人皆知的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文豪刘禹锡。

刘禹锡21 岁时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刘禹锡跟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那是他最好的时光,年少入仕,官职在身,朋友在侧,有志气又有平台的他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刘禹锡在官场10年, 对中唐时期黑暗腐朽的政治现状极其失望,他非常渴望能够实行变革,恢复盛唐繁华的风貌。10年后,他和柳宗元先后调回京师,结识了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此二人早有改革弊政之志,正合刘禹锡与柳宗元之意, 他们很快组成了革新集团,刘禹锡与柳宗元成为了核心人物。公元805年,唐德宗卒,原太子顺宗即位,“二王刘柳”集团被重用,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政治变革,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可惜的是变革严重侵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他们迅速反扑,最后革新只坚持了180 多天, 就宣告失败了。 紧接着,唐顺宗被逼让位,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逝, 刘禹锡与柳宗元等8 人被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在刘禹锡的一生中,波折、磨难、不幸是常态, 然而就算在际遇最悲惨的时候,刘禹锡也没有向迫害他的人低过头,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他也从没有悲观过,他始终豁达地面对人生所有的劫难,越是苦难,就越是豪情万丈。

公元815年, 刘禹锡43 岁, 在被贬10年后, 他奉诏回京。10年的贬谪岁月中,刘禹锡过得是一穷二白、颠沛流离的日子,清贫艰苦日日浸透,足以击垮最强悍的脊梁。进京后,刘禹锡没有拜访任何达官贵人,而是去了洛阳玄都观看桃花。喧闹的人群中都是陌生的面孔, 没有一个知己好友陪伴的刘禹锡倍感孤单,于是大笔一挥,做了一首诗。这首诗里的桃花代表了在政治上投机取巧、 贪得无厌的新贵,赏花人则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这些人,都是刘郎被贬之后才得逞的。那刘郎自然就是刘禹锡自己了。 当权者看到这首诗后大怒, 立刻下令再次贬谪刘禹锡。

苏轼是一路被贬一路吃, 贬到哪里吃到哪里,可谓吃遍了天下美食。而刘禹锡则是一路被贬, 一路遭遇小人。 公元824年, 刘禹锡来到和州担任刺史一职,按理说,刺史等级要比知县高,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因为得罪权贵被贬而来,所以当地的策知县对他毫无尊重之意。

刘禹锡来到和州后, 策知县就故意刁难他说:“官府里没有空房了, 城南的空旷处有三间房,你到那里住吧!”刘禹锡初来乍到,自然不会同他多计较,拿着盘缠就去了城南。房子地处偏僻,周边环境安安静静,且正对着一条大江,视野宽阔,风景不错,正合刘禹锡的心意,他高高兴兴地住了进去。 策知县还等着看他笑话, 哪知他不仅没有生气, 反而挺高兴。策知县就不高兴了,他又让刘禹锡搬到城北一处小房子里。房子虽小,但城北的景色不错,杨柳青青,刘禹锡开心地住了下来。策知县彻底被激怒了,他又让刘禹锡搬到了一间只放得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 刘禹锡根本不屑与小人争辩, 于是他拿起笔杆, 写下了千古名作《陋室铭》。

一床一桌一椅, 只怕世上没有比这更简陋的屋子了,可刘禹锡内心富足,他看到的是苔藓、 绿草, 交往的是鸿儒大家,还可以弹古琴,读佛经。刘禹锡最后被召回洛阳是在公元826年, 彻底结束了长达23年的贬谪生涯,而那时的刘禹锡已是54 岁。

这就是刘禹锡,一个才华横溢,却仍坚韧不屈、奋斗不止的大文豪,这些品质伴随了他一生,让他无论身处哪种境地,都能豪情万丈。

猜你喜欢
贬谪文豪刘禹锡
党的光辉亚克西
没上过大学也能当文豪吗?
赏牡丹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刘老师是一本万能书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刘禹锡与《陋室铭》
小白兔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