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2019-05-06 16:50曹俣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洋洋表现力小鸟

曹俣

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儿童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儿童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力即儿童把美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通过自己对周围事物美的体验,经过想象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能力。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固定、教师重技能而轻情感等问题。故我们从本园实际出发,采取相应措施以优化美术教学,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一、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基于此,我们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依托园本课程,以《指南》精神为指导,以幼儿会表现、乐表现、善表现为目标,设计多元化、适宜性的美术教学内容。

1. 改变美术教学活动中单一的表现方式

《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提供便于幼儿取放的多种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创作。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绘画、泥工、纸工制作等,但是在幼儿园中,有些教师常常会预设单一的活动形式而忽视孩子创作的自主选择性。基于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再限定单一的表现方式,而是由幼儿根据主题自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从而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清凉一夏”中,我们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夏天的特征。有的幼儿用彩笔画出夏天的冰激凌,有的幼儿用橡皮泥捏出拖鞋的样式,有的幼儿用彩纸折出一把小扇子,还有的幼儿用沙子画出了海浪。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了夏天的特征,他们用材料和工具表征不在眼前的事物,反映出自己对夏天的理解和认识,也促进了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

2. 改变美术教学活动中固定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在美术活动中,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幼儿能将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以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今,在各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园教材种类多样,教师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并不现实。故教师可以根据社区、家园资源、地方风俗习惯、班内孩子的实际情况,改变美术活动中固定的内容,从而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如我园地处苏杭一带,养蚕人家多。五一过后,班上有幼儿带着蚕宝宝到教室里饲养。他们在观察与饲养中,发现蚕变化的过程,并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记录蚕宝宝的成长。当蚕宝宝变成蚕蛾飞走后,留下了一个个白色或黄色的蚕茧。通过这些蚕茧特殊的材料,我即时生成一个新的美术教学活动——蚕茧花。孩子们通过同伴间合作,或剪或贴或染,让蚕茧大变样,一朵朵美丽的蚕茧花绽放在教室里,形成独特的风景。

3. 改变美术教学活动中只重技能的学习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着重视艺术模仿教育,把技能技巧的训练放在首位的取向。教师忽视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和体验,过于强调技能会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被动感,从而导致其失去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故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只要求幼儿掌握用来进行自主表现的技巧,这样能使幼兒在充满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创作。但是,当幼儿表现的基础和外在条件都满足时,操作技能的欠缺同样也会制约幼儿作品的表现力,所以教师要在技巧的教与不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幼儿在绘画游戏中提升创作技巧。

二、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一百种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法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其发展的独特性,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评价环节,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1. 改变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单一评价

《指南》强调教师要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在评价中,教师应将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鼓励幼儿间的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从而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如在美术活动“我敬爱的人”中,我请孩子们将自己的老师画在纸上并集体进行展示,让他们来猜猜看哪张画的是我。星星的作品一眼就被孩子们发现画的是我,他激动地说:“猜对了!就是曹老师!”我好奇地问:“你们为什么猜是我呢?”“因为老师今天穿的是彩虹一样的裙子,星星也画了一条彩虹裙子。”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因为彩色的裙子让孩子们一眼就从众多的画里挑出了星星的作品,觉得她画的是我。“星星的观察力真棒,把老师今天穿的衣服都画了出来。”我对星星写实裙子给予肯定。“那还有没有其他作品画的是我?”我好奇地问全班孩子。“我画的是曹老师,看,我画的头发和曹老师的一样长,都是到肩膀。”“我觉得这张画画的才是曹老师,你看没有戴眼镜。但是曹老师的眼睛大大的,他还要把曹老师的眼睛画得大一些。”“我觉得这张是曹老师,她也带着黑色带子的手表。”……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激发并延伸了对活动的兴趣,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品或他人作品以及改进的方向,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主导的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

2. 改变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评价

《指南》中指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能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因此,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评价,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幼儿的想法,从而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学画小鸟,幼儿拿到纸和笔后就专心致志地进行了创作。这时,敏敏突然哭了起来,边哭边说:“老师,洋洋把我画的小鸟打了个‘×。”我走到洋洋的座位旁,看见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后就在那儿玩笔,自娱自乐。于是我问:“洋洋,为什么把她画的小鸟打了个‘×?你只画一个小小的圆圈?”“她画得太大了,我画的才是最小的小鸟。”“哦,老师只看到一个圆啊,哪里是小鸟呀?”“是小鸟,它还在蛋壳里没有出生。”洋洋大声地解释着。

是啊,小鸟不就是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吗?洋洋画的也没有错,这是一只还没有孵出来的小鸟。想到这里我就说:“洋洋你的想法真好,可是小朋友都看不到你的小鸟,你能让藏在蛋壳里的小鸟出来吗?”洋洋点点头。于是,我引导他一步一步把小鸟画了出来。在优化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和评价后,最终活动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愉快、自由、合作、自主的氛围中提升表现力。

猜你喜欢
洋洋表现力小鸟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洋洋兔 编绘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小鸟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竭泽而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