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战略下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2019-05-06 12:37王英超刘佳贾音传邹毅平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监管体系质量

■ 魏 翔/葛 佐/王英超/刘佳/贾音传/邹毅平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质量是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是深化地质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人才评价标准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以目标责任为抓手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在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针对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提升项目质量的对策建议。

1 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面临新机遇

1.1 质量提升行动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标志着质量提升行动成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积极开始行动,一场全国性的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攻坚战已经启动[1]。

1.2“质量提升年”是自然资源系统的积极响应

2018年原国土资源部确定在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在2018年度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上,原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孙绍骋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地质工作规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落实“质量提升年”要求[2]。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提出要推进地质调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副局长王研强调要加强地质调查管理,着力提高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1.3 质量提升是地质调查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

2015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以目标、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坚持“五问”“五不唯”的成果及人才评价标准,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以目标责任为抓手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改革成效显著[3]。但在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顺势而为,利用“质量提升年”的契机,促进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再上新台阶。

2 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实施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提升具有良好的基础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中国地质调查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主体框架(图1),为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1 地质调查项目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主体框架

2.1.1 基本构建项目质量目标责任管理机制

一是项目管理质量责任体系,按照“地调局—大区项目办—项目承担单位”三级管理分解落实;二是项目业务推进责任体系,按照“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三级推进分解落实[4]。

2.1.2 基本形成全方位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已形成项目负责人质量保证、项目承担单位质量管理、大区项目办质量监管、地调局质量监督、质量事故处理、奖惩六个方面的体系[5]。

2.1.3 基本建立全过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广义上讲包括“地调局—大区项目办—承担单位”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计划—工程—项目”三级业务推进体系以及“地调局—局属单位”两级预算财务管理体系[6];狭义上包括项目立项论证、组织实施、项目监管、评审验收、成果管理五个环节的具体管理。

2.2 项目质量管理关键环节问题分析

尽管目前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但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体系和业务推进体系两大体系关键环节仍存在可待提升的空间。通过对这两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展调研与讨论,梳理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2.2.1 项目质量监管责任落实有难度

主要是监管机制存在缺陷:项目办主任一般由大区中心主任兼任,内部人事安排也由单位掌控,因此项目办对大区中心自身承担的项目质量监管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2.2.2 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对项目(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任务、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使用及预算执行、解决资源环境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以及下一年度工作部署等完成情况,缺少质量指标,仅在等级的说明条件中有一条“质量检查等级为合格及以上”,弱化了质量监管。

2.2.3 个别局属单位超能力承担项目

承担单位出于增加绩效工资来源或巩固扩大工作领域等目的,在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业务团队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超能力承担项目[7],导致预算执行难,外协比例大,质量保障难等问题。

2.2.4 业务推进体系中项目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责任不明晰;二是外协项目监管薄弱,部分外协工作不能支撑完成项目、质量不过关。

2.2.5 项目设置碎片化

部分项目设置时,未按照“计划—工程—项目”层级进行目标任务分解,仍然存在打包现象,尤其是部分项目规模过小,导致项目不整装。

2.2.6 部分项目野外工作不够规范

有些科研人员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部分项目钻井工程的井位部署依据不充分,缺乏有效论证;野外填图、剖面测量等工作过于简单,尚停留在岩性描述阶段;物探采集方法不规范,处理解释不细致,造成结果不够精准。

3 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质量管理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和业务推进体系,在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方面采取措施,保障项目质量和成果水平提升。

3.1 明确项目办为地调局派出机构,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监管职责

项目办主任的任命与工作考核由局承担,对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等监管结果直接报总工室。也可采用大区项目办质量监管回避制或质量监管过程专家匿名制来对各大区承担的项目进行监管。

3.2 修改完善项目(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在考核指标中增加质量指标,并给予足够权重。加大质量抽查力度,对检查和考核质量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3.3 局组织对各直属单位承担项目能力评估

能力评估因素包括以往年度单位项目经费总量和预算执行率情况,单位人员规模、业务人员结构、质量检查记录、设备和资产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分配任务和项目。

3.4 强化业务推进体系质量管理责任

进一步明确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并纳入考核体系中。加强对外协项目的监管。

3.5 严格合理进行项目任务分解

各计划、工程要严格按照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确保设置的二级项目符合计划(一级项目)绩效目标的要求。

3.6 进一步修订完善技术标准

将甲类项目、乙类项目按照不同质量准则进行管理:甲类项目强化标准应用与野外验收,确保项目组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乙类项目则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及满足用户需求等。

猜你喜欢
监管体系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