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嵘
【适用话题】知恩图报 付出与回报 礼尚往来 钱与情 感恩与亏欠
战国时期,聂政因杀人避仇,与母亲来到齐国以屠宰为业。韩国大夫严仲子听说聂政是个勇士,于是他经过多次往返终于见到聂政。严仲子备了酒食,亲自送到聂政母亲面前。等到大家喝到尽兴时,严仲子又捧出重金孝敬聂政的母亲。
多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又过了三年丧服期,聂政才说:“我不过是杀猪宰狗的平民百姓,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委屈身份和我结交。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可以和他对我的恩情相抵,但这个恩我一定要报。”于是才有了《史记·刺客列传》中聂政刺杀严仲子的仇人韩相侠累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别人的恩惠,受到别人的照顾,虽然用不着我们像聂政一样去舍命报恩,可是我们究竟该怎样报答对方?
很多人会选择立刻回馈和报答对方,你今天送我一条丝巾,我明天就回赠你一条领带;你今天帮我修了车,我明天会请你吃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
不过经济学家不这么看,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艾亚尔·温特说:“在个人层面,朋友间的关系往往对金钱等方面的恩惠斤斤计较,所有人都要尽快报答恩情,在多数情况下,这实际上这是一种自私的特征。”
先来看一个实验。幼儿园的家长接孩子时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晚点,这会连累老师延迟下班,于是家长会感到歉疚。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经济学教授尤里·格尼茨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李斯特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对以色列的10家幼儿园进行了为期20周的研究,并选取了其中6家实施了罚款措施,所有迟到超过10分钟的家长一律要缴纳相当于3美元的罚款。实验的结果是,在实施了罚款措施的幼儿园中,家长迟到的次数显著增多,即使在这些幼儿园取消了罚款措施以后,这6家幼儿园的家长迟到概率仍高于从未实施过罚款的幼儿园。
对亏欠他人的行为(老师们付出额外的劳动)处以罚金,实际上可能减少我们原本所感到的心里不安,而付了钱的家长不再觉得亏欠老师什么。
金钱诱因减少了我们的心理积极性。原本我们要感谢一生的人,很可能因为金钱的付出弱化了这种恩情。
因此,接受恩惠的人尽快偿清积累起来的“人情债”,甚至不惜破坏恩惠施与者从这种行为中获得的满足和自豪感,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特征。立马回报别人的动机常常不是因为感恩,而是不愿亏欠别人。
所以真正的报恩并不急于一时。
(暮春摘自《深圳商报》2019年1月8日)
【素材分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之惠,当以终生相还”,这一句句古语,传承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感恩文化,时代发展到如今,知恩图报依然是一种常识,只不过现在的人有些短视与自私,急于偿还恩情,似乎还了人情债,心里就轻松了。其实,施恩者与受惠者之间不是债务关系,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交流,因而也不必急于清账。
【速用名言】
1.如果不知感恩,你能行使的力量非常有限,因為让你与力量联结的,正是感恩。——澳大利亚作家 朗达·拜恩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画家 郑燮
(特约教师 倪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