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婷 杜雨华
广州市胸科医院 (广州510095)
结核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已有 20 多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WHO 统计[1]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800~1 000 万结核病新病例,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有 300 万,而结核病已成为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这说明我们要加强结核病的防控,为了解目前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对海珠区2008—2017年这10年的结核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海珠区的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及措施。
表2 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7年结核患者登记情况
疫情资料来源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按现住址登记的2008—2017年海珠区肺结核病例,剔除了重报、错报以及现住址为海珠区以外的病例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广州市人口资料来源于广州市统计局统计年鉴。海珠区共有18个街道,各街道人口数来源于海珠区统计局统计年鉴。
采用 Excel 2003 对 2008—2017 年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汇总,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使用 SPSS 17.0 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008—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常住人口累计报告结核病14 3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1.81/10万。各年份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164.973,P<0.001)。见表 1。
表12008—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常住人口肺结核发病情况
2008—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累计登记涂阳病例6 386例,占累计报告结核病的比例为44.39%,年均登记率为40.76/10万;累计涂阴病例7 162例,占累计报告结核病的比例为49.79%,年均登记率为45.71/10万,见表2。
2.3.1 人群分布
2.3.1.1 性别年龄分布
男9 741例,女4 643例,男女发病相对比2:1;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20~50 岁年龄组共占总发病数的 55.09%,其中 25~34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发病数的21.61%。见表3、表4。
表3 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7年结核患者性别分布
表4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7年结核病患者年龄分布
图1 2008—2017广州市海珠区各月份结核病发病人数构成比
2.3.1.2 职业分布
家务及待业、其他(指不固定的职业)、离退人员、工人、商业服务、学生分别为发病的前6位,6组职业合计占总发病的87.99%,其中家务及待业占34.48%,其他占17.29%,退休人员占15.12%,工人占10.84%,商业服务占6.74%,学生占5.52%,提示低收入群体以及商场、学校等密集场所仍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见表5。
表5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7年累计结核病发病的职业分布
2.3.2 时间分布
全年每个月份均有结核病的发生,其中4~6月份的夏季为 1 个发病高峰,占总发病的29.80%,2月份发病率最低,占总发病的5.25%。见图 1。
2.3.3 地区分布
广州市海珠区18个街道均有结核病的病例,其中南洲街及南华西街为结核病的高发地区,南洲街累计报告人数为1 5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23/10万,南华西街累计报告人数为3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3.36/10万,与其他街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73,P<0.001),提示南洲街及南华西街为海珠区的重点防控街道。各街道各年间的发病率除了昌岗街、凤阳街、瑞宝街、江海街、琶洲街、官洲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街道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6)
表6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7年累计结核病发病地区分布
结核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每年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 450 万,因结核病死亡 13 万人,居各种传染病死亡的首位,是全球 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1.81/10万。年报告发病率由2008年的105.3/10万下降到2017年的73.1/10万,呈下降趋势(χ2=164.973,P<0.001)。这表明近10年随着广州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依法履行结核病防治职责,结核病防控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防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遏制了结核病流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防治经费的持续增加、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强、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有效实施,已经遏止了结核病的疫情形势,目前广州市海珠区结核病疫情处于稳定状态。
人群分布结果显示:男9 741例,女4 643例,男女发病相对比2:1,男性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发病人数,与越秀区研究结论一致[3]。这可能与男性社会经济及生活压力有关[4],也可能与男性工作强度大以及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行为多,导致感染结核菌的机率增多。这提示:需加大对男性肺结核患者的防控及筛查。年龄组方面,<1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占总发病人数为0.55%,这应该与卡介苗接种的广泛普及,人群易感性降低有关。广州市多年来卡介苗接种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12周阳转率也不低。提示做好计免工作需坚持不懈[5]。而25~3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21.61%,可能由于该年龄组为工作及家庭的主力军,生活及经济压力比较大,同时喜欢熬夜及接触密集人群的公共场所的几率比较多,一旦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成为易感人群。职业分布方面,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最多,占总发病的32.48%,家政、家务及待业是指无业及低收入群体,由于他们的经济水平低,居住环境及营养条件较差,导致感染结核的风险也加大;另外,近10年来,学生也是个高发人群,占总发病的5.52%,这与学生居住及学习的环境较集中,如果课室及宿舍通风不良,加上学生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而且学生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群体,一旦有传染源介入,极易发生结核病,甚至导致暴发流行[6]。陈伟[7]等报告的全国学生结核病疫情显示,2008—2012 年我国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表明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校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仍需重视。这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对低收入群体和学生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加大经费投入和提高管理力度,尤其对于学生群体,要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和因病缺勤的核查,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需规范严格,做好学校结核病疫情主动监测和病例个案的调查处理,做好学校师生的筛查指导工作,同时学校要做好对学生的休、复学管理。时间分布方面:全年每个月份均有结核病的发生,4—6月份的夏季为 1 个发病高峰,占总发病的29.80%。这与汪文新[8]等的研究结果分析一致,可能因为春节过后,进城务工人员加大,流动人口增多,并且气温的回升,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繁殖,容易造成结核病的传播,加上每年3月24日为世界结核病防治日,通过有效的宣传,提高人群对结核病的认识,加大了对人群胸片的筛查,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地区分布方面:广州市海珠区18街道均有结核病的报告,其中南洲街及南华西街为结核病的高发地区,南洲街累计报告人数为1 5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23/10万,南华西街累计报告人数为3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3.36/10万。与其他街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73,P<0.001)。其原因与南洲街外来人口众多有关,而南华西街为海珠区的老城街道,老年人口较多,环境较其他街道翻新率低。2008—2017年南洲街及南华西街的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南洲街(χ2=21.97,P=0.009)、南华西街(χ2=21.39,P=0.011)。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将根据海珠区自身情况重新制定结核病防控新策略,做好对男性人群、25~34岁年龄组和低收入人群的结核病防控监测和主动筛查工作,同时,应重视学校肺结核工作,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及严格执行对学生的筛查指导工作。应加强南洲街道的结核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