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敏
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业晋升机会,一方面需要每一位职工都能有颗 “学习到老”的心,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应当为职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平台与教育环境。在提升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的同时,如何兼顾上海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培训环境,成为政府和企业都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上海市总工会2019年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就瞄准了解决这个难题。今年,上海初步计划新建300家“上海职工学堂”,依托职业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类、大中型企业类、产业 (工业)园区类和楼宇商圈类等单位,在产业工人相对聚集、条件成熟的区域挂牌设立。
就在1月,闵行区总工会举办了“知识成就梦想,技能铸就未来”——“闵工学堂”启动仪式,首批14家 “闵工学堂”教学点和106门培训课程公布。同时,3家 “上海职工学堂”教学基地名单揭晓。“3+14”的空间布局正式形成,这个职工 “家门口”的开放性公益培训平台雏形逐步展现。
这些学堂为何建立?培训进展如何?它们又将给未来上海职工队伍建设带来哪些启示?同时,对于“上海职工学堂”建设有何借鉴作用?或许,我们可以先从 “闵工学堂”的 “第一堂课”上一窥究竟。
3月6日,闵行区总工会“闵工学堂”的第一课,在华漕镇的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开讲了。走进锦湖日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满的“讲师”照片,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多人都会产生“这里究竟是企业还是学堂”的错觉。
作为一家PC/ABS、ABS改性塑料专家与代表供应商,锦湖日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对员工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不学习就落后”成为每个员工的共识。
锦湖日丽第三届工会主席苏勤告诉记者,在以往工作生活中,企业工会了解到,有部分员工意识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工作遇到瓶颈;企业认为,在确保生产的同时,员工培训一定是企业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总经理辛敏琦带领下,上至管理层下到研发、生产一线员工,都将不断学习作为目标,锦湖日丽也努力为每一个成员创造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自我展示与成长的舞台。
苏勤说,以往都是企业“花钱”把人送出去培训,“学成归来”后这些人又成为企业的“讲师”,将在外面学习到的知识带回来与其他员工分享,仅培训一项,锦湖日丽每年的支出就高达七八十万元。锦湖日丽一直寻求“将创新知识推广运用”的载体,“所以,当我们一得知全区将建‘闵工学堂’的消息,我们就认为这个项目非常好,锦湖日丽要积极参与进来。”随后,锦湖日丽主动向华漕镇总工会申请,成立一个教学点,以“企业学堂”为基础,通过“闵工学堂”这个公益平台,将专业知识传播出去。
其实,在华漕镇总工会多年的扶持和培养下,区域内类似锦湖日丽一样热心工会事业、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越来越多。记者从华漕镇总工会了解到,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后,闵行区第一个“闵工学堂”教学点才最终开设到了华漕镇的锦湖日丽。
有华漕镇总工会的帮协,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成熟的“师资队伍”,锦湖日丽的“企业学堂”获得升级,“闵工学堂”的开设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说起“闵工学堂”的第一课,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闵行区领军人才、华漕“当代工匠”、高级工程师、锦湖日丽研发总监周霆记忆犹新。能成为“闵工学堂”的首位讲师,为38名学员带去主题为《高分子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的课程,周霆倍感光荣。
2008年从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周霆便来到锦湖日丽工作,一待便是十年。近年来,由周霆带领的锦湖日丽研发团队,每月都有好几次的“内部培训”机会,加班“充电”更是“家常便饭”。锦湖日丽的很多创新产品,都是在这样的培训氛围下产生的。但从“企业学堂”讲师晋升为“闵工学堂”讲师,“第一堂课怎么上?”对周霆来说,挑战不小。
周霆告诉记者:“以往我讲课对象大多是企业里的研发工程师,讲的课题也是‘专而精’,但‘闵工学堂’的学员不一样,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讲的课程必须‘广而泛’。”周霆从日常生活细节获取灵感:“有一次我让我姐姐放个东西在车子的衣帽架上,但她不明白汽车哪个位置叫‘衣帽架’,非专业人士对汽车这些由塑料制造组成的部件并不了解。那我为何不从日常生活着手呢?”为此,周霆为第一堂课的学员们量身打造了浅显易懂的“入门级”课程内容。
苏勤作为“闵工学堂”第一堂课的学员,对培训的发展前景也有自己的看法:“‘闵工学堂’如何吸引学员,课程的设置就成了关键,一开始不能太深奥,讲师更要有幽默感,如果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我也愿意听。像周霆讲的第一课就非常好。”
锦湖日丽工会副主席杨呈同强调,企业不能“故步自封”,“闵工学堂”的发展也一定要杜绝“自嗨”。在“闵工学堂”现有的106门课中,锦湖日丽只占2门,杨呈同表示应打破这种局限,希望将更多的“企业讲师”投入到“闵工学堂”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学堂’的作用。”
华漕镇总工会副主席张彩萍参加了“闵工学堂”的第一节课后表示,课后她也开始思索镇总工会应当如何改进,进一步办好“闵工学堂”这个问题。张彩萍坦言,在区域动员上,第一堂课还略显仓促,郊区地域限制,“只动员到华漕镇区域内的汽车行业工会和兄弟单位。”此外,区域微信平台动员能力有限,也使得“闵工学堂”第一堂课影响力打了折扣。张彩萍建议,今后,“闵工学堂”乃至“上海职工学堂”每一期课程都可以增设“录播”或“转播”功能,方便路程太远或者错过报名的职工回顾课程内容,也让更多职工参与到学堂中,让工会更好为职工服务。
通过首堂课的经验总结,华漕镇总工会将更积极扶持教学点建设,在课程的选择、培训老师挑选等方面,充分利用大调研成果,争取更多区域内资源向“闵工学堂”倾斜。华漕镇总工会也将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拟在园区工会服务站、群团基层服务站内,陆续设置教学点。
闵行区职工服务中心主任朱荣锋告诉记者,闵行区是上海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试点区之一,要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设立“上海职工学堂”+“闵工学堂”这种“3+14”的培训模式,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上海市总工会2019年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之一的“上海职工学堂”确立后,闵行区从场地、师资、条件等多方面出发,优选出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西南工程学校、上海电机学校(闵行校区)这3家职业院校进行申报。另一方面,目前,闵行区各街镇均已设立1个“闵工学堂”教学点,方便广大职工就近培训技能。闵行区为推进“3+14”培训平台的建设,还专门出台了“闵工学堂”管理办法,并列入对下考核内容,有专人、有资金、有课程为职工服务。
朱荣锋说:“只要职工有需求,我们就能满足。”
“闵工学堂”的推进,闵行区内其他街镇也在纷纷行动。集聚了1个国家级开发区、5大集团、2所高校、3家科研院所和2000余家“两新”组织和诸多区属单位的闵行区江川路街道,也在区总要求下,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独有的区域工建模式,以搭建“闵工学堂”这一职工教育学习平台为载体,最大程度地为江川地区产业工人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
江川路街道工会副主席许煜介绍:今后,街道总工会将从四方面推进“闵工学堂”建设,一是加强与街道劳动部门的沟通,争取将更多的政府补贴课程纳入街道开发课程;二是对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专业技术职级晋升培训,将单次讲座性质升级为系列的课程系列教育;三是开发“劳模工匠讲堂”系列课程,通过授课带徒形式,将专业技能和操作技术传授给更多的职工;四是列入专项预算,街道总工会将把“闵工学堂”工作列入街道总工会专项预算,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鼓励更多职工参与到“闵工学堂”的学习中去。
为助力上海“四大品牌”建设,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引领和教育培训,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努力推动形成规模庞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上海市总工会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在全市创设了“上海职工学堂”,该项目已被列为2019年市总服务职工实事项目。
《关于创设“上海职工学堂”的通知》显示,初步计划今年新建创设300家,主要依托职业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类、大中型企业类、产业(工业)园区类和楼宇商圈类等单位,在产业工人相对聚集、条件成熟的区域挂牌设立。在课程设置上,每所学堂采取“1+N”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至少设置一门精品课程作为主打课程,并配以若干相关课程。
上海“职工学堂”将本着开门办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各学堂设置的精品课程定期在上海市总工会统一信息平台发布,向社会开放,接受其他单位的团队预约,提供课程服务。
在创设标准上,上海市总工会提出“四有一能”标准,即有固定场所、有培训设施、有精品课程、有专人负责和能对社会免费开放,并建立考评奖惩及退出机制。
上海是产业工人的聚集地,工会会员涵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人群。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像锦湖日丽一样有迫切学习需求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但在“效益”的高压下,有“闲心”有“余力”自己设立学堂的情况却比较少,有些内部培训也常常因为“单打独斗”而无法形成影响力。
缺乏创新学习能力,往往加速了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或个人被社会淘汰。
好在这样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市总工会2019年服务职工实事项目“职工学堂”的上线,预示着上海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正大步迈上了“快车道”,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职工从中获益。
“闵工学堂”的第一节课,对“上海职工学堂”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兴办“职工学堂”这样的实事,就应该更正能量,更接地气,更暖人心。盘活、利用好上海各区域优势资源,有的放矢作出各区域各行业特色,让有能力的企业“反哺”行业乃至社会,敢于直面推进中的难点、痛点并进行升级,由点到面逐步完善“学堂”的各项功能。
期待上海300家“职工学堂”建成后,能惠及更多职工,每一位学堂的学员,也能踏上“职工学堂”这辆高速向前的“列车”,驶往职业生涯更美好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