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欣,吴任慰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所谓“上网诱惑”,是指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体对上网具有强烈的愿望、冲动和行为倾向[1]。研究发现,当个体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自我效能感时,就会在虚拟世界中得到补偿,比如通过在大型网络游戏里得到满足[2]。与此同时,有研究发现坚韧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大学生上网行为,人格坚韧性程度越高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越短[3]。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坚韧人格均在大学生上网诱惑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此,有必要从中探寻自我效能感和坚韧人格对医学生上网诱惑的影响机制,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研究选取了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为被试样本,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编码,剔除无效问卷20份,得到有效问卷1180份,问卷有效率为98.33%。其中,男生490人(41.5%),女生690人(58.5%);一年级283人(24%),二年级354人(30%),三年级303人(25.7%),四年级240人(20.3%);城镇生源445人(37.7%),农村生源735人(62.3%);平均年龄(21.53±1.37)岁。
2.研究工具。(1)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张建新等人改编的中文版GSES[4],该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计分,各项目均为1-4评分。总分=10个条目分数之和÷10,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2)上网诱惑情境量表:由苏文亮等人编制[5]。该量表共22个项目,由无聊放松、刺激暴露、交流与信息和消极情绪4个维度构成。每个条目采用0-5级评分,计分时将各维度的所属条目得分计算总和,然后取条目平均分作为各维度分数。分数越高,表示个体上网的诱惑程度越高。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范围在0.80-0.86间。(3)坚韧人格量表:由卢国华和梁宝勇编制[6]。该量表共27个条目,涉及投入、挑战、韧性和控制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4评分,每个维度所属项目之和为该维度得分,4个维度得分之和的平均数为坚韧人格量表总均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坚韧人格特质越明显。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0.9之间。
3.统计分析。运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调节效应检验分析数据。
1.坚韧人格、自我效能感与上网诱惑的相关分析。坚韧人格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上网诱惑总水平及其刺激暴露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交流与信息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无聊放松、消极情绪两个维度的相关不显著(P>0.05);坚韧人格与上网诱惑总水平呈负相关(P<0.05),在坚韧人格各维度中,除挑战与上网诱惑总水平呈负相关(P<0.05)外,其余的韧性、控制、投入维度与上网诱惑总水平的相关不显著(P>0.05)(见附表)。
2.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检验。对自我效能感在坚韧人格作用于上网诱惑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主要拟合指数均达到了临界值,表明各模型均可以和数据拟合。各模型的主要路径系数表明,以坚韧人格为自变量,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时,两者的交互项分别对无聊放松(β=-0.09,t=-2.12,P<0.05)、消极情绪(β=-0.15,t=-3.13,P<0.01)和上网诱惑总水平(β=-0.10,t=-2.41,P<0.05)的效应显著,作用方向均为负向;与交流与信息维度效应显著,作用方向则为正向(β=0.10,t=2.16,P<0.05);但交互项对刺激暴露维度的效应不显著(β=-0.08,t=-1.83,P>0.05)。结果表明,坚韧人格与上网诱惑水平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附表 坚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上网诱惑的相关矩阵
注:1韧性、2控制、3投入、4挑战、5坚韧人格、6自我效能感、7无聊放松、8刺激暴露、9交流与信息、10消极情绪、11上网诱惑总水平;*P<0.05,**P<0.01)
研究表明,坚韧人格和自我效能感均对医学生上网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7]。也就是说,具有较高坚韧人格特质的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受到不良网络诱惑情境的影响,从而抑制上网的冲动。网络诱惑情境作为一种刺激源,其影响效果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变量的调节。当个体具有较强的自我信念时,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行为规避各种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一种缓解应激源的有效方式,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面对应激源时,更倾向于采用问题定向的积极应对策略;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策略[8]。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在坚韧人格与医学生上网诱惑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今后高等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创设挫折和困难体验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在活动中获得启发,塑造坚忍不拔的品格。二是建立多维教育渠道,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经常在学业、课外有益活动的参与中获得成就,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并增强自我效能感。发挥朋辈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结合任务实施的方式,使其可以分散或减少上网时间,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三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比如,对于对互联网感兴趣的学生,则要充分利用其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特点,引导其利用网络查找最前沿的学科动向或研究动态,激发其探究事物的兴趣,并将这种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到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向上,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对于沉迷网络游戏或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帮助其走出网络,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