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从“洒扫应对”开始

2019-05-01 11:28张基广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门口种菜书包

张基广

听一位教育同仁讲过一件事:

一天早晨,他特意在一所小学门口观察学生上学,发现在一个时段内,有46位学生由家长送到校门口,其中只有3名同学是自己背书包;3名同学接过家长背的书包时能说声“谢谢”;2名同学跟送他上学的家长说声“再见”。而其他的同学都是由家长背着书包送到校门口,从家长手中接过书包后一声不吭地扬长而去……

这位教育同仁很感慨:如果学校的教育只剩下考试分数,那还称得上教育吗?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处世礼节都不会,他能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位教育同仁所看到的这一幕绝非个案,在很多中小学、幼儿园的门口,这些场景不断地重演。在技术日益进步,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学校和家庭到底如何“立德树人”,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确需要我们不断再思考。

《论语子张》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朱熹《大学章句序》曰:“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是古代的童子教育内容,“洒扫应对进退”的教育,即洒水扫地这些日常家务的劳动教育和待人接物的处世教育,放在今天依然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学生中做好日常家务的劳动教育和待人接物的处世教育,因此,我草拟了《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学生一天必做十件事》:早上自己听闹钟起床,自己穿戴好衣物和红领巾;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和房间,自己洗漱好;自己背书包上学;与送你上学的长辈说再见;向校门口值日的老师和同学问好;下午放学,向接你放学的长辈问好;放学进家门向家人问好,如家中有客人,向客人问好;吃完晚饭和家人一起收拾餐桌、餐具和地面;集中注意力自觉做好家庭作业;睡觉前清理好书包和第二天穿的衣物,设置好起床的闹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育真的应该从“洒扫应对”开始。

我又想起来多年前一桩种菜的故事。

几年前,学校特地把校园围墙边的一块空地开辟出来,围成30块小菜地,每块五六平方米,让高年级与低年级班级之间结对子,全校60个班级都能参与种菜,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种菜的意义。

班主任会开过之后,很多老师非常感兴趣,马上组织带领学生来到自己的“责任田”跃跃欲试,有的班主任老师特地请来家长协助种菜。一时间,学校菜地成了校园最热闹的地方,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一到下课就有人看菜、浇水,简直成了校园的又一道风景线。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让人不太如意的地方:有的班级怕麻烦,为图方便,就干脆请会种菜的家长一种了事;有的高年级班级嫌带着低年级的同学种会耽误时间,就自己三下两下种完了;有的班级把菜种下去想一劳永逸,不再派人管理、打理,几天就枯死了……

于是,我们又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种菜的细节要求:一定要让孩子经历选种、松土、栽种、浇水、管理、收获的全过程,真正体验蔬菜种植的味道和乐趣;一定要让高年级和低年级班级手拉手,在此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互助、学会合作。

在种菜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元素,譬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譬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校园真的不仅仅是教书和读书,校园更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种菜既是劳动也是教育!

猜你喜欢
校门口种菜书包
海底能种菜?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种菜
舌尖上的校门口
Jeffery the Giant
自种菜,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