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学校多元文化建设

2019-04-30 11:11王越王炳力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院微信

王越 王炳力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最直接的表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迅猛发展带动传媒革命的新一轮浪潮,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都深受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当顺势而为搭上新媒体的快车,谋求更加多元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学校多元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新媒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层级消解、传播手段多样、传播内容分众、传播时效增强等特点。置身于新媒体时代,学校必须加强文化自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文化的主动性。为此,要切实转变观念,确立适应新媒体的校园文化观;要改革课程设计,将新媒体知识和技术融入通识教育;要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要加强核心价值教育,坚守或重塑学校精神;要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切实转变观念 确立适应新媒体的校园文化观

青年在哪里,思想文化建设就应该在哪里。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创建正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思维方式。在这样一个主流新媒体的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搭上“新媒体”这辆快车,把握好主导新媒体的发展方向的方向盘,一方面让线下线上齐头并进,形式内容多元化,推动信息的公开、透明,使学生们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另一方面要对信息来源与发布做到实时的监督,并及时教导学生获取与转发信息的正确方式,使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明辨信息真伪,防患信息在多次转发之后被无意加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工部入驻“抖音”平台,注册 “沈航易班发展中心”抖音号,实时发布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生的人文趣事。2018年12月2日,我校举办了沈航榜样颁奖典礼。同月9日,我校举办了师生合唱比赛。现场无法容纳全校师生,但是利用抖音平台实时录制精彩片段,可以让全校师生茶余饭后,关注学校的精彩活动,并实时评论、转发。可谓是全校师生亲临现场参加活动一样;既做到了活动的实时播报、转发让大家参与其中,也很好地把沈航的优良传统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因此,恰当地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使得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

二、改革课程设计,將新媒体知识和技术融入通识教育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媒体互动方式,增强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纵观现如今的课堂,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担心会被其他同学嘲笑,怯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平台在课间打开评论通道,让学生实时留言,教师在课堂上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观看学生的评论和提出的问题,并面对所有学生进行解答;因为这可能是很多同学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一些同学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对知识的探索以及思考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倘若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的解答,有了新媒体平台的铺垫,可以在课后与老师进行更好的交流,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可以采取评分制度,教师选出优秀评论或优秀问题,对这些同学进行加分鼓励并计入到这门课的最终成绩中,扩大学生的参与能力与热情,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高效地接受课程内容。

三、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

以微信平台为主的新媒体传播手段成为了当今校园的热点话题,它主要包含发布推送、实时评论、学生投票、转发点赞等功能,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很好的进行了校内校外的宣传。同时,笔者经常参与录制学院宣传片并发布到微信平台,获得一致好评。笔者所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深入了解同学们的衣食住行;除了及时发布学院的各项活动,还把学校各单位的优秀新闻及时转发到学院的微信平台上,做到了新闻的有效、实时传播。同时,还在微信平台上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手机摄影的方法,快速修图的方法,以及转载一些正能量有思想的漫画引得同学们深思,阅读量超过三分之二。

我校团委成立传媒中心,对各二级学院的微信平台进行实时掌控和系统指导。各二级学院对发布的推文进行汇总,上报校团委进行备案。同时按要求转发传媒中心发布的指定推送。努力做到校里的活动可以很好地落实到各二级学院。传媒中心也作为各学院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为各学院服务;定期评选优质推送,并适时进行表彰。

四、加强核心价值教育,坚守或重塑学校精神

学校应充分利用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传播权威主流信息,保证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保留传统媒体在宣传工作中对国家、社会、学校主流价值思想的统领,做好校园主题文化的系统专栏设计与发布。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融合社会关注度高、社会效应强大的热点事件、新闻等,在校园网、微信平台等官方媒体进行再解构、剖析,形成平台间交错牵引的正确导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坚持以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抓手。在新媒体空间传播正能量,构建融红色文化、学术论坛、文化艺术、团学活动等官方媒体内容。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聆听学生群体诉求,适时调整教育引导方向,凝心聚力,建立全方位的符合学生特点、感染力强的多样主流辅助媒体公众号,多途径展现高校特色、凝聚精神文化、师范榜样力量、传递时代气息,合力提升高校媒体建设的公信力,增加点击量,推动主流价值的全面覆盖。

五、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打通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的高效信息传播渠道,守住思想阵营做新思想的引领者。高校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媒体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身边动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打击一些不健康、不正确的思想内容传播,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新媒体技术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有利的方面,运用学生学业发展中心,与学生在网络中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平等交流,利用网络交流的非面对面性,倾听学生心底的真实声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的多种自媒体平台应时刻对在校师生的舆论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并积极传播正能量,建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应当依靠建立健全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发挥一些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使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能与如何正确地处理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舆情关注话题,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帮助和启迪作用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学校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效果。例如,笔者所在学院新闻中心组建了易班工作团队,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利用微信工作的能力,掌握舆论主导权,积极发声,引导校园文化发展。

六、结束语

在新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的今天,高校面临巨大的挑战。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要跟上时代潮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舆论导向。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新媒体观念。

【参考文献】

[1]李玉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传媒科技,2013, (8).

[2]吕德生.对校园新媒体环境下推动研究生文化建设的探讨[J].新闻知识,2014年(11).

[3]余瑾.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8年(3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学院微信
初等教育学院
微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微信
微信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