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2019-04-30 11:11索敏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众化传承兴趣

索敏

【摘 要】中国学生的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都是必修课程,有的高等院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化成了一个单独的专业学科。可见中国对马克思主义这本学科的重视度,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好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论,是需要当代青年学生去学习和应用它的,马克思的理论句句是精华,每一个理论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都是正确的理论,如果学习了这门理论学科不仅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起引领作用,而且能够推动祖国的发展。所以现在,我们迫在眉睫的不是给学生安排多少课程,为了应付考试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理论知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兴趣;传承

现在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但是学生们的接受度却是很低的,现在的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这种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不是个别而是普遍现象,我们如果想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能够传承和发扬,最基本的首先是要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所以我们要把读起来晦涩难懂的马克思的理论变成现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让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马克思的理论并且去传播和继承。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将近一个世纪,今天“马克思主义”这一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为了构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基本要件。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者和传播者,我常常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遭遇的种种反差和误解感到迷惑不解。在意识形态层面,国家资助了各种相关项目和课题,可谓成果丰硕,然而却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些“样板戏”除了换得自己的喝彩之外,听众却对此无动于衷在学术研究层面,哲学家们严肃而认真地在不断的“回归”和“解读”中试图召唤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虽然富有见地,却全然没有意识到光是那些“解构”和“建构”等晦涩难懂的词汇就足以让普通大众退避三舍。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势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衍生出了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也围绕着“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以及“谁最具有言说马克思主义的权威”等问题展开了旷日以久的争论,这些流派和争论使得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多元的表述,这也使得我们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变得更加困难,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在外国引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不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但是中国领导人却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体系都是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产生的,都是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可以应用的真理,但是在中国真正能够应用这些理论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中国共产党提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胡锦涛强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12 年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众多研究要高度重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要努力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回答重大问题方面的作用;要大力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力;要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但是提出了这些要求以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却没有想象中的好。全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理论的名称都是陌生的。马克思主义仅仅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理念,难以为社会带来直接的影响,人民大众也很理解理论的意义以及其更深一层的含义,这些理论只有被大众所掌握和学会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才有可能释放其潜在能量。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拥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我们必须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让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影响更多的人。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状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文化,人们需要慢慢地去接受它,认可它,但是怎么去应用它,怎么把它当成自己的武器也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执政党的指导理论,为了让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不在陌生和无知,中国共产党狠抓思想建设,向人民大众开始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并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完成革命,带中国走出那个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黑暗时代,结束了中国两年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一个新的历史篇章。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中国命运的理论,这么重要的理论当然是要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所以现在的学生所学的课程里面都有一门课程叫思想政治课。明代王守仁曾在《传习录》里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齐心。”在民间也盛传一句谚语:浇花浇根,交人交心。这两句话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想要培养一颗大树,一株花,都要从其根培育,想要培养一个人,需要从一个人的心和品德开始。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是品行不够不端正,不管他有多么高深的文化和技術,不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养其德固然很重要,其德也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养。,从中学开始就开始让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小学的时候,小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学一些人生大道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加上了时政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到了大学仍然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一共开设四门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纲要》这四门课程分别在四个学期完成学习,从开始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几乎没有脱离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足见国家对全民信仰和素质提高的重视程度。但是我们看到的社会中人们的素质真的有很大的提高吗,某个景区一群过后留下不仅仅是欢声笑语更多的还是一堆堆垃圾,从很多现象来看国人素质提高仍然是当今亟待提高的问题,国民素质之的提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我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给学生上政治课,就是开始培养学生的品德,但还是不见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就是学生和学校都没有重视思想症状及理论课,小学生和中学生都要考试,在考试之前把需要背的重点内容背过就行了,大学生更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上课的抬头率极低很多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反应基本都是感觉无聊,没有用处,所以很难让学生做到去认真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我们一定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晦涩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变成通俗易懂的理论,让人民都可以接受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程漫长且坎坷,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去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

猜你喜欢
大众化传承兴趣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