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蛇传传说的传承与创新

2019-04-30 11:11李玉怡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影视改编传承与创新

李玉怡

【摘 要】白蛇传传说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历经岁月的淘洗而未失掉光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多媒体平台的竞相争妍、信息科技的高速腾飞为白蛇传传说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影视剧改编使得白蛇传传说的经典生命力得以持久续航。网络作为时下最为强势的新兴媒介尺度,在白蛇传传说的传创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其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白蛇传传说;传承与创新;影视改编;网络改编

一、白蛇传传说的影视传承与创新

(一)影视改编中对白蛇传传说内核的传承

白蛇传传说为何频频受到后人的关注,被反复地进行改变,究其原因,“主要依赖于其所承载的思想精神的恒久的生命力,我们今天所以要改编它,还是因为它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1]。提到思想意义与审美价值,爱情与婚姻作为人类亘古不衰的主题,也是白蛇传传说中最为改编者津津乐道的方向之一。

早期的白蛇传传说的文本大多对人蛇之间的爱恋持一种反对的态度,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法海这一封建礼教的卫道者。而在近现代的影视改编中,蛇女的蛇性逐渐在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浓厚的人性。白蛇一以贯之的痴情,幾乎在所有的影视剧改变中都没有被大幅度地涂抹过。冒着生命危险盗取仙草、水漫金山等经典情节几乎毫无遗漏地出现在不同版本的影视改编中,也正是这些情节,一点一点剥离了白蛇的蛇性,使她逐渐向人性至纯至善的一面倾斜。反观许仙,则是在不断的犹疑、徘徊与选择中逐渐呈现出人性复杂、矛盾的一面。

(二)影视改编的多方创新

影视改编与文本创作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其多维呈现的艺术效果,而除却人物、故事、台词等核心要素,最有潜力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音乐。

在白蛇传传说的数个影视改编版本中,有不少与作品本身相辅相成继而传唱至今的经典。其中,历经二十余载未衰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成就了诸如《千年等一回》、《渡情》等经典曲目。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特效创新成为了影视改编的一大法器。白蛇传传说是妖怪类的民间文学,本身就有很多值得表现的动态画面,例如蛇的变形、爬走、腾云驾雾等。在电影《白蛇传说》中,这一优势被有效放大,例如白蛇与青蛇下半身的蛇体经过特效的处理始终在摆动翻腾,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是文字文本无法呈现的。然而,“一动不动的坐姿、对银幕的聚焦、影像一幅幅地闪现,再加上感知的可动性,使人们经常把电影观众的状态视同受催眠或做梦”,特效的创新有时会消减白蛇传传说本身的内核所在,用感官冲击喧宾夺主。

在音乐与特效之外,影视改编的创新还体现在镜头切换、服饰还原等多个方面。其改编方式也多种多样,移植、注释、近似均有涉及。

所谓移植,可以简要地理解为影视媒介对印刷媒介的一种原汁原味地再现,无论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还是脉络走向等重要元素看来,改动都是比较小的。诸如前文提到的上海天一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白蛇传》,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都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民间白蛇传传说的色彩。

注释则指的则是“……对它的某些方面有所改动,也可以把它称为改变重点或者重新结构”。典型的如徐克导演出品的电影《青蛇》,选用王祖贤与张曼玉两位女神级的演员,将焦点转换到青蛇身上而非传统的许、白爱情,同时也颠覆了法海清心寡欲的高僧形象,使得轻语成了电影的一大主题。

而近似中的近似说的不是与传统民间小说的近似,而是与具体历史时期发展潮流、动态风向的一种贴合。这种改编对于传统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只是“捕风捉影”,主干的故事情节、人物设置等另成体系,一般来说这样的改编大力抹杀了传统白蛇传传说的色彩,于其传承少有助益。

二、白蛇传传说的网络传承与创新

“媒介,自古就是一种权利……谁想控制世界,谁首先就得控制媒介。”这一理论在网络高速发达的时代尤为受用,白蛇传传说作为经典的民间文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编。

(一)白蛇传传说网络传承景况

网络文学是这个时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一座鲜明的界碑,在带有文学本身的各类特质之外还都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不同于过往的一切纸质作品,网络文学的改编创作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无限量、长时间地保存,同时更容易形成一个传播链。

网络本身也有很多衍生的载体,贴吧、博客、原创文学网站等都为白蛇传传说的改编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例如“七阶子”的博客就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白蛇传传说相关的作品,类型涵盖戏剧、小说、影视作品、评述文章等。再如“醉舞月下雪”在博客中曾发表过《碎雨断桥忆白蛇——十版白蛇传摘忆》一文,用较长的篇幅罗列了10个版本的影视改编作品,并一一对其改编形式、演员表演等方面进行评点。甚而,有作者对依然进行过议论影视改编的改编产物产生了二次改编的想法,“涛之泪”就对央视播出的《白蛇传》的结局有所不满,自己动笔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了《央视白蛇传后传》,打造了一个许、白重归就好的团圆结局。

(二)白蛇传传说网络创新特点

提到网络载体的创新特点,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其强大的综合特征。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文字所能带来的是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很难带来丰富的五感体验,影视改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劣势,网络载体更是如此。如果说影视改编是一项浩大的建筑工程,那么网络改编很多时候则像个人房屋的设计打造,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有倾诉制造的欲望,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雕琢自己的作品。

想要倾诉、制造的欲望很多时候被称之为宣泄性。前人对于白蛇传传说的改造风格迥异、类型不尽相同,一千个读者心中可能有不止一千个白蛇,如何将自己渴望的结局、想要塑造的人物、希冀看到的故事表达出来甚至传达给其他的同好,网络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但宣泄性很多时候也深埋隐患,是使得白蛇传传说改编良莠不齐的重要因素,创作者偏离价值轨道的宣泄往往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传承与创新,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效果。

三、结论与展望

白蛇传传说的传承与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学传承与创新的一个缩影,通过关注、考察白蛇传传说以影视与网络为基点的改编景况,分析其特质、得失等,对于民间文学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针对这类民间文学的创新必然首先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只有深入地、透彻地了解白蛇传传说的核心义素、文化内蕴,才能明白其传承千载而不衰的魅力源头,也才能真正地尊重它、爱护它,自信地、仔细地为它勾勒新的花纹。

其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的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是一味贴合所谓的时代潮流、受众审美大趋势去进行改编,还是坚守文化传承的审美原则、坚守民间文学的思想内核进行合理有度的创新,很多时候是商业利益与文化坚守的一场博弈。但无数的历史证明,涛涛洪流中能够永久熠熠生彩的,一定是那些真正能够和人性产生共鸣的用心之作。

总而言之,紧贴时代的脉搏积极创新固然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创新的前提必然是对于源头的孜孜求索、对于价值的反复斟酌,以及对于影响的前瞻远瞩。

猜你喜欢
影视改编传承与创新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网络小说改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