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赤水市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成效

2019-04-30 11:11黄森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成效治理水土保持

黄森

【摘 要】水土保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只有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形成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赤水市水土流失通过近20年的专项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水土流失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因素

1、降雨

对水力侵蚀来说,降雨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侵蚀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研究,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约为10mm左右,当总降雨量大于10mm,平均降雨强度在1.2mm以上,流域内就会产生土壤侵蚀。赤水多年平均降雨量1286.8mm,多集中在下半年,每年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日数在43天以上。这对水力侵蚀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

2、植被

植被是通过截持降水、保护地表、延缓地表径流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来减少土壤侵蚀。从森林分布来看,800米以下地区多是竹林,800 米以上地区多是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由于赤水市森林林种结构不合理,森林类型比例失调等,分布不均匀,地域差异显著,大部分用材林是以松、杉、楠竹为主的纯林,结构单一,蓄水保土功能低下。

3、荒山荒坡

赤水市过去有一定数量的荒山荒坡,由于荒山荒坡土质疏松,又无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耕作粗放,在赤水的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超渗径流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4、坡度

坡度通过影响坡面径流冲刷力、土粒间附着力而影响土壤侵蚀。随着坡度增大,冲刷力增大,土壤侵蚀强烈。赤水市“地无三尺平”,山高坡陡,为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5、岩性与土壤

赤水的出露地层为侏罗系、白垩系红色砂岩、砂页岩,地层褶皱,剥蚀强烈。流域内的土壤多属幼年土,土壤特性对母岩具有很大的继承性,种类繁多,侵蚀复杂,大多数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弱,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二)人为因素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管理粗放。

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更大程度上则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地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单位面积产出低,加之受耕作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只有靠开垦荒山扩大耕作面积来获得更多的粮食,普遍存在耕作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的现象。由于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土、保肥性差,单位面积产出极低,造成低产——扩大坡耕地面积的恶性循环。甚至有的坡耕地的亩产还收不回所播种子量,走入了一个“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循环怪圈。

2、水土保持意识不强。

一些单位或个人,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只顾眼前和本单位(个人)利益,掠夺式开发利用,肆意破坏植被,造成地表裸露,随意泄渣弃土,没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二、解决措施

(一)健全组织强保障

为扎实推进全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赤水市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为主任,市水务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赤水市水土保持委员会,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工作制度,落实经费,确保各项工作安排及时、落实有力、成效显著。

(二)创新模式促成效

赤水市水土保持建设在顺利完成每年治理任务的同时,努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不断拓展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效益。在生物措施的实施中,紧紧抓住时间节点和乡镇政府这个关键,采取“先建后补”的资金促效益重点,确保生物措施与水土流失治理结合、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与老百姓满意度相结合,在工程实施和项目后续管理维护中,引入企业主导、大户带动、村组主力、群众参与等机制,不断提升了水土保持工程的综合效益。

一是创造性提出科学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不断拓展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效益,例如:2014年葫市镇天堂沟小流域“合作社+观光园区”模式,即村级成立合作社与“红岩洞天”乡村旅游景点开发相结合,围绕观光园区抓治理,依托项目实现村企共赢,自园区开园以来,已创收近1000万元的综合产值,并直接带动当地群众32户165人脱贫致富。2015年天台镇凤凰沟小流域“W·E·H”模式,即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人居改善。通过政府资金吸引了贵州赤水科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凤凰沟湿地公园打造。目前,该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500万元,旅游期日均接待游客近1000人次。项目区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乡村农家乐等方面直接增加收益,现人均年收入在2014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脱贫、增收致富的效果。2017年官渡镇金宝沟小流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官渡镇国投公司与赤水市菱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合作社和农户以土地入股官渡镇国投公司,赤水市菱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统一组织种苗、统一标准栽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承担保底价风险。国投公司、合作社和农户按照项目区利润的65%、10%和25%的股份比例进行分红,对群众分红不足500元/年/亩的,由国投公司通过专业合作社补足不足部分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最大限度保障农户利益。二是健全工程实施和项目后续管理维护模式,引入企业主导、大户带动、村组主力、群众参与等机制,不断提升“水保搭台+园区入住+农民致富+生态文明”的赤水水土保持新效应,不断深化水土保持治理内涵,确保生物措施与水土流失治理结合、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与老百姓满意度相结合。

(三)破解难题出新招

一是在林草措施的实施中,由于林草措施预算单价较低,实施难度大,为保证林草措施面积、成活率、保存率达到要求,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供苗、栽种和管护三者合一,紧盯时间节点,由项目业主委托受益乡镇组织实施,工程完工验收后,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种植密度、单位面积造价进行补助。二是对项目资金实施“县级报账制”,确保民生资金流向使用安全透明。

(四)多方宣传强推广

当前水利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水利新闻宣传工作,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获得群众认可、经验推广、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赤水市高度重视水保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群众会等方式宣传,提高群众对水利建设带动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群众参加,通过治理与开发利用达到脱贫致富的奋斗目标,尽可能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工程治理。二是积极展示建设成效,主动向各级新闻媒体投稿,报送我市工作开展情况,经验做法,现已在中央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等各类媒体发表100余次。

三、治理成效

1997年以来,赤水市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8.59km2,投入资金8996.5万元,涉及全市11个乡镇,25条小流域。

通过20余年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1988年的965.5km2降为102.66km2,水土流失率由53.58%降为5.54%。年均侵蚀模数由2468.3T/km2降为494T/km2,平均流失泥砂总量由444.59万T降为91.46万T。

四、结论

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生物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严重威胁着中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与土壤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山川绿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遵义市水务局.遵义市水土保持公报(2016年度),2017(02).

猜你喜欢
成效治理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