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019-04-30 11:11高斌何晓峰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高斌 何晓峰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政府部门非常注重农业发展问题,农作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个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已无法满足农业用水量的实际需求。在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内容,研究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很多先进技术已融入农业的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部门需要予以重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优化并完善传统的灌溉方式,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节省大量用水,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效益。因此,在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中,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是主要的参与者,但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水资源会在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出现分布差异问题,且我国水资源含量比较少,这就引发了水资源危机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农田灌溉是我国大范围用水的主要内容,在农业用水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节约水资源,积极引进节水技术,为农田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在节水灌溉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各种技术因素的影响,如工程技术、管理技术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田灌溉实现水资源节约。

二、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下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现状。

(一)水利设备维修不及时

现阶段,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中,很多灌溉设备的使用年限都比较长,部分设备存在老化问题,技术人员不及时维修并修复这些设备,极易引发灌溉故障问题,造成灌溉用水量浪费的现象,在长期的发展中,既会出现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影响农作物的成长,还会增加灌溉资本支出,降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覆盖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水资源储存量多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区的人民群众缺乏节水观念,在农业灌溉过程中浪费大量水资源。除此之外,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较少的节水灌溉设施,技术上也比较欠缺,无法实现预期的节水目标。

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一)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其主要包括微喷雾、滴灌以及脉冲灌溉等技术,农民群众在使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种植规模、作物灌溉周期等,合理地挑选并组合微灌技术。一般大棚蔬菜种植,多会选用微喷或滴灌技术进行灌溉,在灌溉区域内部,需要设置通水管道,且会在管道附近设置灌水器,会将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养料以及肥料等,全部放置在管道内部,并会将其放置在植物根部区域,以便利用水分重力,将管道部门物质融入到农田之中,从而完成植物灌溉工作。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微灌技术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还能够有效地预防水分外泄或过度蒸发的情况。并且,微灌技术的设备简单、组合成本较低,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使用率。

(二)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减少地下水位过低的问题,在科学搭配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的灌溉目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需要根据农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井灌位置,一般以农田中心位置为宜,进而组成移动式井灌灌溉模式,合理地划分并使用地下水资源,为节水高产模式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三)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指的是水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管道将其输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中,经过喷头将水喷射到农作物上,水最终均匀地洒落在田间里,实现节水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推广应用较好的喷灌技术主要有固定管理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中心支轴式喷灌、滚移式喷灌、大型平移喷灌、纹盘式喷灌、中小型喷灌等几种方式。使用喷灌技术灌溉农田灌溉,能够确保灌溉面的均匀性,由于其主要设备都埋藏于地下,还可以节省部分耕地。

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相关应用措施

(一)节约配水环节中的水资源

在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是引水渠道、灌溉渠道,在修建这些渠道的过程中普遍使用土渠,极易引发输送渗漏、引导故障问题。为了避免节约配水环节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政府部门需要修剪高标准的灌溉渠道,使用混凝土结构减少实际灌溉渗透问题。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优化灌溉过程,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灌溉的实际需求,节约农业用水。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我国水资源运输系统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了输水的准确度。

(二)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精准性

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要点已基本被验证,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的精准性。技术的精准性指的是在分析农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上,确定灌溉用水量、灌溉定额、用肥量以及对农作物产生的增产、增收、增质,确保农民群众的增收性能指标更加准确,实现指标的全面量化,还应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为农民群众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指导。

(三)完善节水灌溉的管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农业生产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完善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讲座活动,有专家进行指导有效地调配实际的灌溉工作,充分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其中,针对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应综合考虑农作物经济效益和节水灌溉技术投资支出问题;针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则应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采用最好的节水灌溉技术。除此之外,相关人员需要科学统计出不同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水资源需求情况,并在实际中根据记录下来的需水量进行灌溉。

五、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节水灌溉工作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中正在稳步进行。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相关技术人员将实现在生物技术基础上,实现灌溉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农田灌溉的节水、优质、高产,通过分析植物自身的机能构造,实现植物体内水分的充分应用,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除此之外,灌溉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分析农作物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地计算农作物需水时间和需水量,然后将所需灌溉量信息传输到灌溉系统当中实施灌溉,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为高效农产品提供了基礎保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很多种植技术、养护技术应运而生,为了贯彻落实节水降耗理念,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农业节约资源的理念,提高农户种植收益,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3):286-287.

[2]王进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化设计要点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1).

[3]张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59-260.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