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

2019-04-30 11:11孙秀华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孙秀华

【摘 要】在十九大会议顺利召开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重要公共服务单位怎样对自身职能进行完善,提升工作质量也逐渐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目前对单位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提升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群众利益的维护。但受到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全新的社会背景,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2012年我国财政部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范中主要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评价、监督、工作控制方法等内容,并于2014年正式施行。这一规范的提出也让内部控制工作成为了热门话题,虽然近年来众多单位都积极相应规范要求,开展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但最终的效果仍然存在不乐观的情况,没能实现对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也较为低下。本文将针对自身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必要性

针对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制定统一的规范性制度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能改变单位领导团队内部控制意识不完善的情况,有效提升其内控意识。其次,防止虚假发票行为和小金库问题的出现,对于保护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流失起到了极大的保障性作用[1]。再次,可以将单位开展的活动纳入到统一制度下,确保各单位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资金成本的联动性,有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最后,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率的稳定提升,促进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这对于单位考核与工作监管也将发挥更显著的优势作用。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对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起正确意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实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稳定提升,这必然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产生限制性影响。并且,管理层是整个单位工作的核心,如果领导人员都不能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起重视,员工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落实的环节中也难以提升关注度。所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意识的提升,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尤为必要[2]。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一个单位要想实现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仍然采用传统工作方式,走原来的经验之路,没有对全新社会背景下的单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存在明显片面性。这种惯性思维的出现很容易出现对工作制度的限制,不利于单位各项制度的协调发展和落实。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者为了留住自己的铁饭碗也很少进行工作创新,这就使得工作的开展缺乏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建设与发展[3]。

(三)没能发挥预算控制的优势作用

预算控制是目前内部控制的重点环节。预算控制主要包含了预算编制的开展、执行效果、各部分预算对比等。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中仍然存在增资或超支情况,由于大部分项目资金没有实现细化,因此无法对每笔预算进行仔细核对。在预算项目执行中,行政事业单位很难实现对监督工作的有效贯彻,因此对于资金的落实情况也难以进行有效审核。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解决的措施

(一)强化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

要想合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正确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確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顺利的推进内部控制工作,这对于强化应用效果,提升工作效率也有着重要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通过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程度的提升,还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后续工作的运转,因此管理者更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理念,引导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4]。只有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正确理解和认识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才能实现控制工作的日常化运转,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质量,优化单位自身的群众服务性优势。

(二)强化单位资产管控力度

强化单位资产管理和控制是目前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这种工作方式需要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资产管理方式,定期进行资产清盘,准确分析资产的使用情况,从而对资产类型进行划分。在对资产进行分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单位工作机制要求,进一步明确单位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类型,防止出现因资产管理不足产生的成本浪费问题。此外,还要贯彻企业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需要报废的水利设备资产要办理必要的手续。在采购部门进行设备或是材料选购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要求进行材料选购和审查,防止不良资产或是无效资产购进对单位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保证每项资产都到有账可查、有据可依才能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工作环境。

(三)提升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也会对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更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财务人员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强化财务人员的学习意识。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更合理的发展空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的业务训练,实现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作为财务人员自身也要积极学习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收集一手资料,对于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也要多加补充和优化,从而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拓展自身专业技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5]。

(四)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

作为一项系统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主要是信息统计、业务往来等资金核算。要想对传统工作理念进行转变,就要求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积极调整自身工作理念,在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合理优化资源,这对于规避财务风险将起到十分显著的影响作用[6]。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转变对财务部门工作的片面认识,在工作中成立相应的预算小组和专业管理部门,确保预算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稳定提升,这对于预算审计和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将产生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长期重视的工作任务,因此单位在实际发展中更要结合自身优势特征,对部门岗位、权责进行明确,合理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工作内容和职责的详细划分。只有对内部资源实现合理分配,才能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优化和提升单位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占据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程豫.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7,27(12):199.

[2]宋春景.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今日财富,2016,39(012).

[3]杨洪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2015,14(5):140-141.

[4]赵晓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几个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1(18):358-358.

[5]陆批邺.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26(19):235,237.

[6]张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商,2014,33(1):60-60,25.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