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创建实践初探

2019-04-30 11:11朱晶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朱晶

【摘 要】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和战斗单元,是筑牢执政基础的力量所在,是教育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只有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创建;实践

一、功能型党支部创建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支部建设,始终把支部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支部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规范。高校党支部建设情况整体情况是好的,但新形势下,也给高校党支部建设带来新挑战,高校党支部自身也存在许多诸如“党建、业务两张皮”等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进一步规范功能型党支部的建设,丰富和创新学校党建工作载体,使党建工作广覆盖、立体化、看得见、摸得着、有抓手、可操作,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实现传统与开放相结合,体现基层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XX大学党委创造性地提出并推动创建“功能型党支部”。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党员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中心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全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功能型党支部的概念

功能型党支部,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以功能型设置为主、单位型设置为辅”的原则,在严格按要求确保基层党组织基本建制的基础上,依托重大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公寓、社团组织、老干部活动团体等设立的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的建立本着“功能型设置为主,单位型设置为辅”的原则,逐步实现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组织生活的党员活动新局面,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真正让我们的支部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用一流的党建引领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

三、功能型党支部创建的原则及组织设置

1.创建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眼于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保持党员先进性,找准党支部设置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使党建工作更加直接有效地服务学校事业发展。

(2)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尊重党员民主权利和多元化需求,改变党员组编方法,为基层党员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促使党员更加便捷有效地联系服务群众。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学科发展特色、国际交流实际、学生管理和党员人数等情况,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鼓励创新,允许多种形式党组织设置模式并存和发展。

(4)统筹兼顾,讲求实效。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以提升党组织功能、发挥党员作用为着力点,把建设功能型党支部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2.组织设置

功能型党支部的设立既要符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相关要求,又要符合本单位党建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可根据功能型党支部设置条件,采取单建、联建等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党员编到各功能型党支部中。功能型党支部的隶属关系应遵循“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有上级党组织的,应隶属于上级党组织领导,因跨学科、跨学院、跨部门或师生混编成立功能型党支部,无明确上级党组织领导的,应隶属于多数党员所在党组织领导,或由上级党组织指定隶属关系,便于党支部活动指导。功能型党支部书记的配备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民主推荐等形式,推选党性强、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功能型党支部书记。设置单位党组织要整合资源,为功能型党支部的活动场所提供便利。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功能型党支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的指导,为党员作用发挥创造平台,充分发挥功能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功能型党支部有序运转、科学运作。

功能型党支部主要组织党员开展政治学习,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功能型党支部不发展党员、处分处置党员,不收缴党费、不接转党组织关系、不选举党代表大会代表和进行换届,而是通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支部党员充分履职。对有入党意愿的人员,功能型党支部应加强教育引导和积极推荐,由该同志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的二级党组织指定的实体性党支部进行发展。

四、功能型党支部创建的途径及效果

1.用制度保障,让支部建设严起来。创建“功能型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是首要之举。为此,XX大学党委全面实施“五抓五强”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功能型党支部、每名党员,以“建”促“创”,“创”“建”合一,杜绝“轰轰烈烈搞噱头”,真正“扎扎实实建组织”。

“五抓五强”工程对齐校准“五好党支部”的创建目标,一是支部班子“抓思想,强担当”。突出政治建设首要位置,筑牢思想建设根基,压紧压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对支部委员的政治教育和工作指导,打造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纪律严明的支部班子。二是党员管理“抓教育,强标准”。教育引导党员自觉尊崇、遵守党章,不折不扣将“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标准落实到位、贯彻到底。三是组织生活“抓经常,强质量”。确保党内生活严肃认真、开展经常,全面提高功能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四是制度落实“抓执行,强规范”。大力推进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健全制度体系、狠抓执行规范,为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奠定治理支撑。五是作用发挥“抓功能,强活力”。创新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特色主题党日等载体,提升党支部服务教学科研的水平,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

通过“五抓五强”工程的实施,确保了功能型党支部的规范化建制、制度化管理以及常态化运行机制,为创建工作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2.重目标导向,让支部功能实起来。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是创建“功能型党支部”目标所在。针对这一目标,各支部紧紧围绕“功能”二字下功夫、见真章、出实效。

比如,学困生的公共课学业帮扶是学生工作的一大难点。一方面是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开展学业辅导不够专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公共课教师为学困生开展系统化课下辅导的软硬件条件不完善。为此,学工部党组织与大外部党组织开展功能型党支部联建,协调最为优秀的公共外语教师资源,辅以经验丰富的学生工作人员,组建了成学困生帮扶功能型党支部,定期开展学业帮扶主题党日活动,系统化、专业化地为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辅导,通过签订党员帮扶承诺书、建立帮扶档案、学院党委监督检查等方式,以点带面促进学困生学业成绩全面进步,功能型党支部真正发挥出了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作用。

3.结累累硕果,让支部工作活起来。创建“功能型党支部”实施以来,成果斐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有的党支部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有的科研团队功能型支部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银奖;多部门联合创建民族工作党支部,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老干部活动社团功能型党支部,把“志同道合”的离退休老干部集结到一起,用优美的歌舞歌颂党,用画笔和相机宣传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建设成果和经验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中进行推广。

创建“功能型党支部”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一次生动实践,为提升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通过创建功能型党支部,学校支部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事业发展效果明显加强,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兩张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做到哪里有师生、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