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平台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

2019-04-30 11:11柳杭娟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优化路径影响因素

柳杭娟

【摘 要】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免费二字,这是由互联网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共享经济在2015年就已经成为一个规模万亿的市场了,关于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的供给市场也一直在不断的壮大。近年来,人们乐于在网上寻求帮助,学习知识,传播知识,分析经验和抒发自己的见解,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大规模用户的知识共享平台,如知乎、微博、慕课以及专为经管知识爱好者提供的经管之家等。本文在对知识共享平台现状的分析之上总结了影响平台用户活跃度的因素,并在最后提出了共享平台优化建议。

【关键词】知识共享;平台现状;影响因素;优化路径

一、引言

“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已明确了教育为本的理念,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而教育的任务就是知识的发展与传播,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推动精神社会的进步,知识的开放与共享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知识、经验的分享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当人们在物质层次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个人的知识、见解出现了盈余,人们就会出现分享个人认知与见解的欲望,这是符合个人需求理论的。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接近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互联网普惠化成果显著。知识分享与互联网巧妙融合,形成了新型经济形式——知识共享。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使得更多人倾向于通过网络弥补现实中信息缺失、传统交流形式的不足,进而搭建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网络学术交流平台供人们分享和获取知识。知网、博客、经管之家论坛等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共享、个性化以及随时访问数据和信息的实际需要。互联网使得人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由此可见,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庞大的受众,而高大学生群体已然成为用户活跃度最高的平台用户。

二、知识共享平台发展现状

当下知识共享平台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追求知识广度型共享平台,这类平台覆盖范围广,信息流量通常较大,涉猎面积广博,涵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平台以维基百科、知乎等为代表。

另一种追求知识深度型共享平台。对于专业领域的学习,用户需要更加精准可靠的消息。这类用户不再满足于当前信息流量,而更加注重信息深度。这类的知识共享平台往往需要一定的费用作为知识共享者的报酬,以此激励知识贡献者。我们看到“分答”和“知乎”上的付费问题,就是典型的追求知识深度型共享平台。

然而无论是微博问答平台还是分答APP,亦或者是慕课,最然在推出伊始迅速走红,广为流传,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都逃脱不了用户减少,热度下降等问题。本调查以虚拟学术社区为背景。虚拟学术社区是虚拟社区的一种类型,核心是在信息技术 的支持下进行知识共享的网络空间。目前,国际知名的虚拟学术社区Research Gate已有超过1300万名注册会员,Academia.edu已有超过5300万名注册会员。有效的信息流动和充分的知识共享是保持社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同各类知识共享平台一样,虚拟学术社区也面临着成员活跃度低、知识共享意愿不高导致社区存在形同虚设,甚至被称为“僵尸群”。

这种情况不禁让人产生疑惑: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用户使用知识共享平台行为?如何激励用户进行知识贡献?知识共享平台内部成员互动关系对平台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三、影响因素

知识共享质量的“质”是指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量”是社区用户参与知识共享活动的频率与数量。知识质量关系到用户知识需求的满意度以及持续共享知识的意愿。如果知识共享平台的用户在某一方面有着深刻的认知和见解,他们所分享的内容质量往往较高。当知识质量有了一定的科学把控,将带动一大批用户参与知识分享与传递,也决定着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活力和水平。

本文总结得出了影响知识共享平台用户活跃度的四个因素:他人认同、认知学习、个体因素。

1.他人认同

如果用户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愉悦感,用户持续共享知识的意愿就会更加强烈。从动机的角度而言,用户在知识共享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是用户持续分享知识的内在动机。这种愉悦感往往来自于两个方面:社区成员的认同和知识共享平添的良好氛围。社区成员以社会互动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赞同和鼓励给知识分享者带来的被认同心理,对自己的共享行为拥有信心与积极预期,使他们乐于重复这个过程再次享受被认同的感觉。社区成员彼此间的相似性也有会使知识共享过程高效的进行,相似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及教育程度会提升平台成员对平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淡化或消除对他人的隔阂,增强平台成员对知识的交流意识与共享的参与意识。

2.认知学习

学习是大学生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知识分享的动机之一,且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绩效。在知识共享平台中交流与讨论知识、分享观点和思想,需要分享者进行思考,能够维持和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够促进学习;知识共享者还可能是为了获取最新的观点及创新的思想,积极参与到社交网络的各种活动中。社交网络用户还可能是希望通过互相交换知识向他人学习,并希望以此获得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学习是可以内化的外在动机,将外在的力量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

3.个体因素

助人为乐对社区成员的知识贡献意愿具有积极影响,拥有乐于助人特质的个体更倾向于分享贡献知识; 助人为人心理是一种利他心理,是个人在改善他人福利时体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态度,促进个体参与行为活动。相关研究表明,拥有利他观念的人们更愿意利用互联网分享知识,拥有利他观念的人认为自愿帮助别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他人有积极的态度。Novak T P等提出目标清晰会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在知识问答社区中,用户的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完成知识共享的任务。此外,兴趣也是影响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加专注并付出更大努力,也會在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愉悦感。

四、知识共享平台优化建议

1.完善激励措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等重要。经济学中有一条重要假设前提,即:人都是利己的。人们有分享知识的意愿是由于该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利益,无论是物质的形态奖励还是精神层面的嘉许都给知识共享着带来了利益,从而他们愿意将自己所学所思分享于众。激励措施还间接提高了平台知识共享的质量和流量,实现平台更优发展。

2.吸引权威人士入驻。有调查显示,广大用户普遍对权威人士的解答更加相信。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知识信息更是如此,如果虚拟社区的用户在某一方面有着深刻的认知和见解,他们所分享的内容质量往往较高。当知识质量有了一定的科学把控,将带动一大批用户参与知识分享与传递,也决定着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能够持续健康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淼.知识付费模式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03):24-29.

[2]郭红燕,韩立岩.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环境污染[J].国际贸易问题,2008(08):111-118.

[3]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08):83-86.

[4]樊治平,孙永洪.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06(03):371-378.

[5]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05):2-7.

[6]颜光华,李建伟.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1(06):26-29.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优化路径影响因素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