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2019-04-30 11:11方玉春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风险成因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方玉春

【摘 要】国有企业在进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出现的情况主要是管理表现在形式层面,没有真正发挥好内部控制的效用,使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效率低下。本文在写作中主要是根据国有企业开展内控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找出形成问题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此来保证好企业的内控效率。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成因

在国有企业开展的内部控制,主要有着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就包括了:管理层认识的不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形式化、内外监管双重失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并且找出形成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和成因

我国的很多国有企在内部控制都有着机制不够完善问题,实行内部控制效果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控制的标准没有相应统一性,控制效果参差不齐,形成的漏洞无法弥补等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经营失败和经济犯罪发生[1]。本文在成因写作方面就是根据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转型的前提下,企业出现的注重短期利益问题,以及在管理过程中使用人才方面的问题,对这些方面分析,找出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环节中薄弱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层认识的不足

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领导认识不足问题,形成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的不完善[2]。国有企业使用的经济体制就是国家宏观调控,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企业风格就是听话,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在上级没有相应指示时,企业管理层就表现为碌碌无为,有种非常严重的中国中庸思想,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管理层在对企业的掌控方面严重不足,这种管理模式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完全有背离市场规律。随着企业的改制问题不断深化,但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形成的后果就是在对国有企业使用内部控制认识方面的严重不足,重视的程度就不会高,思想方面的问题,是阻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形式化

国有企业在进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内部管理的评价体系[3]。在这个体系中企业也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主要是表现在风险评估和危机公关方面,作用也是非常的大。但是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在表面上的数字增长,表面上的效益提高,采用的原则就是重结果,不重视这个过程,这样的形式在长期使用就会有着很多隐患,形式化的评估管理体系,在管理层中就有可能出现真正风险无法评估预防。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于在财务管理这个环节,就可能出现有人使用管理方面的漏洞,出现中饱私囊的情况。使用好科学的评估,才可以加强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上面这些问题的减少和消除。

(三)内外监管双重失效

监管的双重失效问题,就可以有效的弱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能力[4]。监督管理内容上不仅包括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还包括了在企业其它方面的监督,这些就包括了项目验收监督工作、项目检查监督工作和项目的评价监督工作。但是在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着人情往来关系,关系网造成企业在内控监督方面形成了虚设的状态;还有就是在管理方面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就没有办法在实际的情况中做出合理的管理调整,因此这个因素也造成企业在管理治理方面的不够完善;这样的传统思维在企业中根深蒂固,使企业在内部的控制方面危机防范严重的缺位,造成应该投入的生产资源不能够有效的投入,缺乏资金人员的支持,无法使风险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防范风险的建议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内控控制方面的改革,需要在管理层方面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使用企业培训的方法和企业宣传的方法来提高管理层素质,素质方面的提高就可以在财务风险方面减少,内部控制方面可以有效的加强,还可以在安全事故发生率方面减少[5]。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采用方法原则是:了解内部控制的缺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用针对性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对内部控制意识的增强

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国有企业在管理层要形成好权利制衡的关系、激励和约束的关系、权责分配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形成要保证好关系之间管理不会出现重合现象,要明确好相应管理的内容;还有就是管理层要自上而下的形成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经营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就是决策机制的不健全形成实际管理重合和分散,决策部门在决策时程序较为繁杂形成效率低下,底层工作人员长期接收重复的指令,这些都会影响到决策执行的效果。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管理层在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内部控制良好环境方面建设,执行企业的决策时才会流畅不会有阻碍。对于内控管理文化的建设,就需要在信息方面进行正确的宣传工作,这样就可以使基层的工作人员形成共同的重视。这些方面的形成都需要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完善,才可以对上面有保证。

(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程序,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财会工作人员作为直接管理财务、资金流通的人员,是极容易出现漏洞的部分,对财会工作的监管审核是减少内控风险必须重视的部分。企业一方面需要对财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水平及思想道德培训,另一方面需要组织专业审计、紀检人员定时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核算;在此过程中,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内控程序成功的必要条件。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国有企业内控漏洞的监管工作中最容易实际操作的、也是效果最明显的。

(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系统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内部控制中对于环境建设和风险评估建设都是同样重要事情。风险评估在建立中主要是对企业本身和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还需要结合好评估中的经验,采用针对性的评估,就可以在企业项目掌控方面增强。企业在制定相应的政策之前需要使用好评价,在项目的实施之前也需要使用好评价,评价的作用就是对这些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评估,并且根据评估做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使用的评估不可以使用人情方法在里面,企业为了杜绝在人情方面的问题,采用评估手段时可以使用聘请外来专业人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使用不仅可以在人情方面有效解决,还可以在评估的质量方面增强。

(四)建立责任约束机制

对责任制的追究,建立严格的内部失效责任约束机制。责任机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亲近的人使用,这样的方法就不利于在责任方面的追究。管理层中需要建立好责任管理体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活动需要有着专业的人才对其负责,保证好资金的安全相,还可以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还可以防止因为责任划分的不清晰形成推责现象,以及出现的重复领导的现象。在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建立公正考评制度,评价要有着透明性,奖励要求合理,执行要到位,这些方法的使用就可以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方面,主要可以进行四个内容,这就包括了:对内部控制意识的增强、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程序,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系统、建立责任约束机制。对这些方面的建设和完善,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好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管理好国有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金.企业并购审计风险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2]张鸿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49-50.

[3]郝晓兵.浅析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成因与控制[J].企业导报,2015(13):3-4.

[4]吴东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J].新经济,2014(32):94.

[5]叶陈云,张琪,曾人杰.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成因及其防范策略[J].生产力研究,2011(03):155-156+176.

猜你喜欢
风险成因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民间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