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得攀
【摘 要】商业区主干路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组成复杂,一旦发生交通拥堵会造成城市路网交通运行不畅通、尾气污染排放严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以京榆大街为例,从时空视角,采用科学的交通设计方法,优化商业区主干路交通资源配置,对于改善城市交通运行、实现低碳道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商业区主干路;道路资源配置;交通设计
三河市燕郊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型卫星城之一,其目的是疏散北京城区人口、减轻核心区压力。京榆大街位于燕郊镇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西起思菩兰路、东至福成路,全长约5.5公里,两侧分别为商场、学校、政府等人口集聚区,是一条典型的商业区主干路,因此其资源配置必须满足居民内内出行交通需求、保证公共交通运行。同时,京榆大街作为国道的一部分,行驶车辆包括小汽车、公交车、大中型货车,其资源配置还必须满足过境交通需求,最大程度减少交通延误。
一、现状分析
(一)道路资源配置设计现状
双向共计六条机动车道,左右完全对称,由内至外车道宽度分别为4m、4m、5.8m。其中内侧为机动车专用道,外侧为机非混行车道。京榆大街的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断面不同,全程(除交叉口处、行人过街处)使用高0.5米、宽0.3米栅栏作中央分隔带,使用树池式分隔带隔离机动车与行人,每隔15米设置宽2米、长10米绿化带。过街设施为平面式,设置定时型行人过街信号灯。
(二)公共交通设施现状
未设置公交专用道[1],共设11个公交站点、9个投入使用,停靠类型为港湾式与路边式,站間距为400m。停靠公交多为跨省公交,发车频率为10min/次;少为市内公交,发车频率为5min/次。共设16个出租车停靠点,多为路边式。
(三)停车设施
全程禁止停车,且不能路边停车[2];所在商业区未设置专用停车场。现阶段有两种停车方式:一是商铺建筑用地采用标志标线规划停车;二是机动车占据人行横道停车。
二、交通导向系统
(一)道路标志
1.指示标志:设有靠右侧行驶标志、掉头标志、分向行驶标志[3]。靠右侧行驶标志多,布设在交叉口进出口道。掉头标志布设在交叉口中间路段,设置物理隔离。分向行驶车道标志设置在东西、南北方向主要干路交叉口进口道处,距离进口道40米。
2.指路标志:设在距交叉口进口道80米处。
3.禁止标志:在进口处及各交叉口处设禁止鸣笛标志,保证商业区免受噪声污染;设置禁止停车标志,保证车辆通行。
4.警告标志:在T型交叉口处设置警告标志;在人口密集处设置注意行人标志。
5.辅助标志:在起始位置设置辅助标志,表达信息,如提示驾驶员进入城市。
(二)道路标线
在主干路采用双黄线、物理分离分隔双向车流,次干路使用白实线和虚线划分车道。
(三)信号灯
信号灯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类。机、非信号灯设置在交叉口,行人信号灯设置在交叉口外、路段内。
三、交通调查及分析
(一)交通量调查
将车型分为小汽车、大型货车、公交车,公交车、大型货车换算系数为2.0与2.5 [4]。通过实际交通量数据,整理得各个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及高峰15min流率,依据交叉口时变规律,确定交叉口进口道设计交通量,计算公式如下: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流向n的设计交通量(pcu/h);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流向n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min的流率(pcu/h)。
经过计算,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设计交通量见下表。
表1 交叉口进口道设计交通量表
实际交通量接近设计交通量,道路饱和度高。
(二)速度调查
采用视频检测法对检测车辆行驶速度,高峰时期车辆机动车行驶速度为45km/h、非机动车为6km/h。
四、现状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结合现状分析,京榆大街现存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是科学渠化道路资源。京榆大街交通资源配功能为公路非城市道路,外侧车道设置宽、未划分非机动车道;交通需求大、道路饱和度较高、车辆行驶速度慢。建议渠化后重新分配道路空间资源,拓宽道路、划分车道,增设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
二是完善行人设施。定时型一次行人过街[5]易形成交通节点,车辆多次停止、启动增加尾气排放。建议增设导流岛、二次过街设施,在学校、商区增设天桥或地下通道。
三是合理信号配时。三个信号配时交叉口通过带窄,且配时不科学,建议干线协调控制。未配时畸形交叉口,直行车辆多、交通冲突多、道路窄,建议重新渠化设计。
四是增加相应停车设施。作为商业区主干路,停车需求大,且路边停车易造成交通拥堵,建议增设智能停车场、立体停车场。
五是增设标志标识。交通标识少且多位于交叉口处,不能提醒驾驶员及行人,建议增设标志标识。
六是完善公共交通。京榆大街公共交通资源少、优先权不足,建议增设公交专用道,减少出租车停靠点。
【参考文献】
[1]钟永艳.公交专用道的交通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17.
[2]黄睿.我国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问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31.
[3]王锐英,张新天,高金歧.道路交通静态导向系统设计及其信息化服务水平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3):25.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5]姚鹏.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的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