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监督

2019-04-30 11:11汪莉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财务控制医院财务财务监督

汪莉

【摘 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卫生医疗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基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命安全都有着一定影响。为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做好财务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院财务;财务监督;财务控制

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实施分级诊疗、社会办医以及改革薪酬等措施,可以说对公立医院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近几年,全面参保和人民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医疗业务快速增长,促进了公立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国家支付的医保基金已经超过了能力范围,为公立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公立医院财务监督的重要性

目前,地方财政普遍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较少,公立医院为了既要保证自身生存的需要,又要发挥其公益性,公立医院必须强化自身管理,向管理求成效,使管理出效益。然而,在当前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公立医院仍停留在财务核算会计的阶段,没有释放出更多的人员参与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充分履行监督职能;财务报表、财务信息未能及时进行披露;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多以粗放式的增量预算为主,只是在上年的基础上调整形成。外部监督监管部门也只是根据各自监管职能与权限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资金使用、预算执行、医疗医保收费等方面进行检查与监督,没有形成系统性联合型监管模式。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监督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财务监督不仅包括对医院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项目、成本费用等合理配置进行监督,也包括对医院支出范围、规范医院采购和投资行为进行监督。制定并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监督制度是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其对强化医院监督管理体系,增强医院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立医院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全面预算管理内含有两大构成要件,即全员参与下预算管理和全过程预算管理。从医院财务内控现状中可知,后者已经在财务内控制度保障下得到了贯彻,而前者则因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而执行不到位。面对医院科室建设中的预算管理工作,若是未能建立起全员参与下的预算管理形态,则将可能使预算资金陷入内耗的境地。

(二)内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各种历史性的因素,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收费窗口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态度较差,一方面不利于公立医院树立良好的、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不利于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对建立优良的服务形象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约束了公立医院健康长远的发展。对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没有充分的了解,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不充足,是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统计的不严谨、账目虚假以及信息数据不精准等问题,都会造成内部管理制度下降情况。

(三)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

在公立医院财务内部监督中,内部监督部门往往处于被孤立的地位,设立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监督职能和权力,相应的监督标准和监督效率必定会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同时,由于部分监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不强,在法律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匮乏,使得其监督能力和监督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很难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做到有效的监督。财政部门、医保部门、审计部门、物价部门、卫生部门等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实行多重监管、功能交叉、各自为战,缺乏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和信息沟通,在实际监督管理中难以形成一股合力。

三、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监督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素质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人员,公立医院管理者应当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投入大量的精力,给予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的平台,强化对内部控制管理对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另外,公立医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和培训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水平。医院的管理情况不妥当会极大地减弱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力,只有把自身管理好,才能为患者服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增强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二)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依法依规、勤俭节约、优化结构、全面绩效的原则,按照“保重点、控一般、促统筹、提绩效”的要求进行编制。医院应该更新预算管理概念,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细化预算编制到各科室、各部门,使得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成为一种机制和规范。通过成立专门的财务预算岗位,强化预算的编制、执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杜绝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现象。通过监督检查,对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性、效率效果性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创建财务监督体系

首先,健全财务监督体制,通过绩效考评的方式来鼓励财务监督人员积极投入其中;其次,强化单位的内外部审计工作,具体为增强单位的内部审计,确保其可以做到单独审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中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不断使外部审计体制得到完善,每年都要定时配合好第三机构的审查工作,提高自身单位的监督水平。另外,还要自觉接受大众的监督,及时将预决算对外公开。

(四)建立一体化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在新的會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应以注重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通过将医院各个管理部门相结合,如门诊、后勤、医疗、办公、住院、护理等紧密结合,组建相对完善的财务数据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整理和搜集更加真实可靠,利用各个部门的财务计算单据实现凭证的自动生成,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向信息流、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程度。

(五)建立激励和约束制度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未来促使合作的代理人来完成预期的目标,客户端将使用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使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监督的激励约束机制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监督的效率。财务监督主体是人,因此,在财务监督活动中也需要受到激励和约束。激励机制促进财务管理监督人员不断发现问题,积极打击会计欺诈。约束机制使财务监督人员的行为不超出法律、法规的范围。要做好财务管理监督工作,首先,要协调鼓励和支持指定人员履行职责的法律,制定各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如:就业优先、奖励之间的差异性等。第二,应加强责任感,加强职业禁令、行政处罚、法律责任追究责任等约束机制和问责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公立医院财务监督工作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此,一定要合理构建并完善医院的财务监督体系,增强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医院更好地满足患者和群众的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媛.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0):28-30.

[2]王泽伟.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6(9):134-136.

[3]范红英.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92-93.

猜你喜欢
财务控制医院财务财务监督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策略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
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
新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