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单位内审工作的创新

2019-04-30 11:11方奕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内审大数据

方奕

【摘 要】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内审工作需按照审计署的文件,建立新的审计观念,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为达此目的,有必要更新观念、强化服务一时,革新审计的技术手段,以创新的审计,实现党和国家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内审;科研单位;创新;大数据

近年来,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持续深化,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扶持下,中国科技事业得到高速发展。2016年,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充分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落实、着力推动科技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改革等要求。2018年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责范围及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明确了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范围,规范了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职责,并提出了“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等新的审计观念。立足于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如何以更新的姿态、更新的举措、更新的作为实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是摆在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内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为了确保国家科技事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推进科技资金和科研项目管理创新,建立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多出科技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体制的机制等。在新形势下,内审工作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的新特点、新要求,找准定位,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模式、审计思路才能为促进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保证科研单位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科研单位内审工作在促进组织加强资金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将单位内审工作的内容进行充实,加大对重点领域、部门、资金及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同时关注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使用的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发现财政管理的制度设计问题,做到事前有效控制、事中过程跟踪和事后严格问责,从而实现对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同时,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有效减少财务收支差错产生。做到揭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推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及时发现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科研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科研单位内审工作的创新

(一)思想与观念的创新

在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流传一种说法是财务管理即收支记录的过程,而内审工作就是对收支进行监管的过程,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过于表面。

2018年5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指明了新时代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依据审计署最新规定和中央指示,内审工作需转变思想观念,从“把关型”审计向“管理型”审计转变,科研单位内审工作的开展,应当从为科技创新发展服务的角度出发,服务于单位的发展目标,推进科技资金和科研项目管理创新。

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方向主要围绕研究院发展目标制订,做到了与单位领导在管理目标、决策部署上同频共振。从研究院每年的重点任务入手,结合工作要点、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全面拟定审计工作计划,部署审计工作。审计项目从“泛泛审计到精准审计”、审计意识“由传统向创新”观念转变。通过审计去发现业务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阻碍创新发展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推动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有利于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多出科技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体制的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更有价值。

(二)加强服务和沟通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内审实务(图1)与大多数科研单位类似,工作重点仍然在财务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打交道较多的是财务人员,与相关科研人员交流较少。与2018审计署发布《规定》对照,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尚不能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审计工作的预防、跟踪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本着服务科研,促进创新的原则,在审计实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其一科研人员对相关制度、政策的模糊;其二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其中,第一种原因是主要的。因此,内审还需加强与科研人员的交流,通过网络、展板等形式,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科技新政的相关内容,学好用好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解决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真正体现政策对科研创新工作的松绑,让科研人员直观的感受到的审计工作服务、保驾护航的职能。

(三)审计手段创新

当前,各科研单位都已基本实现了财务数据的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大多通过专业的财务软件来完成,如用友、SAP等。但是仅仅实现财务数据的电算化還不够,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开展的手段仍比较原始,大多通过对纸质表单、报告的审核来进行,或者拷贝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然后打印,最终还是通过纸质材料来进行。

基于此,强化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是有效强化审计工作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将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融入内部审计项目中,引领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驱动内部审计作业流程优化再造,才能促进内部审计成果价值提升。总体上看,审计项目通过融合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引入来源丰富的各类数据,实现审计与财务、银行数据共享,全面延伸审计视野,方能有效保证审计查证的前瞻性。同时,通过审计数据库的建设,革新审计模式,以全面审计替代抽样审计,从总体视角发现多类问题,实现审计署提出的全程监督的目标。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利用审计软件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分析,以数学工具代替人力比对,以相关关系分析替代因果关系分析,在展示结果时,通过数据间的关联,实现“多维展现”替代“孤立结论”,从而大幅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评价的全面客观性。

三、结论

总之,在促进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工作,为科研事业保驾护航,保护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内审工作无疑发挥巨大的、积极的作用。在新的形式下,内审工作自身也要积极调整,更新审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实现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广东. 浅议做好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18.9

[2]刘旭. 科研单位内审工作创新研究.黑河学院学.2018.10

[3]江林,张洁. 新时代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的思考.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6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内审大数据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