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芳 黄朝宾
【摘 要】黑井古镇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发展前景较好的古镇旅游景区,但也存在着与其它古镇同质化、旅游项目少、旅游商品不丰富、知名度不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黑井古镇的实际,提出了走旅农结合的道路,推动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农业;融合发展;黑井古镇
古镇一般是指有百年以上历史,且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的古代城镇。[1]在我国旅游业兴起的大潮中,游客对古村、古镇、古城旅游的热度逐年上升,使之成为了最热门的旅游区,比如最具代表性的云南丽江古城、湖南凤凰古城、江西婺源古镇、安徽宏村等。古镇旅游不仅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产品,古镇旅游的开发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现在很多古镇却因过度商业化冲击了它的文化内涵,且发展模式单一和粗放等原因逐渐淡出了游客的视野,因此有必要探究古镇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云南省楚雄州黑井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走旅农结合的发展道路,推动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
一、黑井古镇概况
黑井古镇距省会昆明200公里,距州府楚雄市76公里,距禄丰县城98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穿境而过。[2]位于东经101°41′至101°51′,北纬25°20′至25°28′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温和少雨,全年无霜期长达325天,年日照时数1848小时;年平均温度最低9℃,最高27.6℃,年均气温18.7℃;干湿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达857毫米,干季为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湿季为5月份至10月份,集中了全年86%的降雨量。全镇下辖9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寨,126個村民小组,有4597户18313人,其中汉族占61%;彝族占25.7%;回族占12.4%;苗族占0.7%;其他少数民族占0.2%;农业人口17318人,占总人口94.6%。国土面积约为133.6平方千米。
黑井古镇隶属禄丰县,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镇的古建筑保护比较完善,居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民族习俗,民风淳朴,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9月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入选“云南十大名镇”,2012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3年获得“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称号,2016年被评选为全国第四批宜居小镇,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和省级卫生乡镇。[3]
二、黑井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黑井古镇自唐朝以来就生产贡盐,历史上曾因盐文化而繁华,商客云集,后随着时代变迁,“千年盐都”繁荣昌盛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古色古香的长街坊巷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目前古镇仍然保留着21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文化遗产、古墓葬等文物保护单位,是楚雄州最有名的文物古镇。主要旅游景点有古法制盐作坊、节孝总坊、五马桥、飞来寺、诸天寺、武家大院、大龙祠、上武家院、德政房、庆安堤、古驿道、黑牛盐井、文庙、七星台、望江亭、香山寺、万寿山僧人墓群、三元宫、天生碑、真觉禅寺、真武观、听涛亭等。目前游客多为昆明、楚雄、攀枝花等地的市民,多数在古镇旅游区停留三天两夜,消费水平每天80—120元/人。2017年黑井古镇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50余万元。[4]
古镇的旅游商品以农产品为主,主要特色旅游商品是黑井盐以及盐制农产品。旅游区内设有“古法制盐作坊”,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盐并带走,体验黑井盐的制作过程。盐焖系列菜有盐焖猪肉、盐焖鸡、盐焖肝、盐焖肠、盐焖肚、盐焖青豆等,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盐腌制品有黑井腊肉、黑井牛干巴等,色泽红润,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其它特色旅游产品有梨醋、特色花菜、黑井石榴、金丝小枣、小灶酒等。梨醋是当地比较出名的保健饮料,含有双歧因子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具有助消化、醒酒、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保护肝脏等功效。特色花菜主要有用攀枝花、石榴花、棠梨花等制成的美味菜肴。这些花除了食用外,观赏价值也较高,花、皮、根均有药用价值。黑井石榴个大皮薄,粒大味甜,外形美观,含糖类、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杀虫收敛、湿肠止泻的功效;花还可以制作成花茶,具有抑制黑色素生长、美白皮肤的效果。1982年2月黑井成为楚雄州石榴生产基地。金丝小枣皮薄、肉质致密、酥脆香甜,枣肉、枣叶、枣核均有药用价值,枣肉内含环磷酸腺苷、儿茶酚,有补血健脑、抗癌、健脾强身的功效;枣叶能防止动脉硬化,疏通血管,降低血压;枣核烧后研成粉末可治胫疮。随着成昆铁路通车,以及古镇旅游业日益发展,黑井石榴和金丝小枣目前已畅销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古镇的旅游业相对来说发展得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为特色旅游商品还不多,旅游文化与其它古镇的旅游文化同质化严重,缺乏新颖性,对游客吸引力不大;对外宣传途径较少而且力度不大,导致古镇知名度低,游客不多,主要来自邻近县、市;旅游区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门票收入。在游客对旅游市场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更高的今天,古镇旅游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型。
三、黑井古镇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古镇耕地总面积约0.64平方千米(其中田0.188平方千米,地0.443平方千米),人均耕地不足350平方米;经济林地1.004平方千米,人均540平方米。2017年农作物总产量10300吨,农业总产值17940万元。古镇位于云贵高原,同时又地处金沙江中游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农作物灌溉水源充足。河谷两侧的高地山岭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谷地土壤为有机物含量较高的腐殖土,十分肥沃。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豌豆、苞谷等,水果有石榴、金丝小枣、甜杏、柿子、梨、桃子、桔子等,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葵花、油菜籽等。农、林作物种类丰富,品质较好,在政府的引导下特色果业已形成规模种植。
但是古镇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加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有先天的农产品生产优势,却没有后期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途径,无法把特色农产品做大做优,使得古镇农业发展不容乐观。
四、黑井古镇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从黑井古镇产业发展定位来看,旅游业当是古镇第一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旅店和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但是随着游客对古镇旅游的品味提高,要促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转换发展模式,根据当地的实际,应走旅农结合的道路,使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
(一)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強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古镇旅游业的知名度。当地政府应拓宽古镇旅游的宣传渠道,除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街头大屏幕等进行宣传外,还可利用网络“快捷,便利、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省内外知名网站上开设黑井古镇旅游专栏,或召开旅发大会等向外界推介古镇旅游,[5]让更多公众了解它,吸引更多游客。
二是需要丰富古镇的旅游项目。利用古镇特有的黑井盐,开发以盐浴养生休闲保健为主题的旅游综合康体项目;利用黑井古镇是国家AAA级风景区的优势,以及古镇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出一些新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景点,把农业生态旅游和古镇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实行连点、连线、连片经营。
三是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开发与古镇文化旅游配套的农业生产和加工观光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旅农结合的旅游项目。
四是大力挖掘特色农产品,将其打造成特色旅游商品。比如将石榴花、攀枝花、棠梨花以及其它可食用的花加工制作成鲜花酒、鲜花点心等特色食品;将梨、黑井石榴、金丝小枣和一些本地的水果制作成水果酒、水果饮料、水果点心、水果罐头等,以及开发其药用价值制作成药品、保健品等;将黑井盐加工制作成浴足盐、沐浴霜、牙膏等。
五是开发古镇文化旅游商品。例如以本地著名的古建筑物为原型,打造成木制、雕刻等旅游纪念品,或者将图案印制成旅游纪念册。
六是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如民族歌舞表演、民俗生活体验(包括婚礼、节目、民俗体育)等。
只有知名度提高了,旅游项目增多了,旅游商品种类丰富了,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的增多,对以农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大,就能带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游客对餐饮业的需求也会增加,又能刺激农副产品的生产,从而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副产品供给,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一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黑井古镇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快土地的轮转,使土地能够集中经营,促进农产品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产品大规模的连片生产能为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的开发创造条件,农产品产业化生产能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为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保障。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确保农业生产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旅游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比例,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比重。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更多、更好的特色农产品,以满足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之需。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也为休闲农业旅游创造了条件。
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特色农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这既能满足游客对特色旅游产品的需求,又能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园为农业观光旅游的景点。
四是大力发展既能服务于旅游业又能推动农业发展的涉农商业和服务业,比如开办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农产品零售市场、农产品加工体验馆、地方特色风味餐馆、农家乐等。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旅农融合发展中的职能
政府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游客需求与当地实际,做好旅游业和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双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双方的矛盾纠纷,使双方能协调一致的运作,实现共同发展。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加强联系和协作,做到信息共享,互相支持,同舟共济,才能实现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程志勇.古镇旅游动机及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金丽菊.黑井古镇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探索[J]农村实用技术,2014(7):18-20.
[3]禄丰县黑井旅游区总体规划(2018—2020年).
[4]禄丰县黑井镇人民政府.黑井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8-1-25.
[5]谢秋香.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以武鸣区为例[A]市场论坛,2017(1):77-80.
[6]孔庆华.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