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丽坚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除痹汤治疗方案应用于急性痛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间至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痛风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抽选出70例患者展开本次实验,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中各包含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依托考昔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除痹汤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2(91.43%),对照组为23(65.7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将清热除痹汤用药理论应用于治疗中,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方案,而这种治疗方案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依托考昔;清热除痹汤;中医治疗;急性痛风;临床效果
痛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导致痛风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患者体内嘌呤合成异常,导致患者尿酸在体内堆积过多,无法正常排泄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疼痛肿胀,部分患者可见皮肤呈现暗红色,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临床上对急性痛风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依托考昔片等西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治疗效果,但这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较多,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并发症。本次研究中,观察清热除痹汤治疗方案应用于急性痛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间至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痛风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抽选出70例患者展开本次实验,每组中各包含35例患者。患者的年龄信息因可介于50~72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记录为(68.7±2.4)岁;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52~76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记录为(67.5±2.7)岁。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诊断符合我国相关急性痛风诊断标准,患者经体检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的机体功能基本正常,除痛风外未见严重疾病。患者的个体信息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良好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依托考昔片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每日用药一次,每次用药剂量为2片。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除痹汤进行治疗,治疗方为:生石膏30克、忍冬藤30克、鸡血藤30克、桂枝6克、甘草6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秦艽10克、木通10克、桑枝10克、连翘15克、牛膝15克、威灵仙15克、生地60克。将所有药物加入水200毫升后进行煎熬,每剂用药2次,每日用药1剂,所有患者连续用药8天进行治疗。
1.3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状况以及温度变化状况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完成后,其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者轻微疼痛,但能忍受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胃肠道异常、皮疹过敏、肝肾功能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X2与T值进行计量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与计数数据(患者年龄信息)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统计学意义存在;反之则无意义。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2(91.43%),对照组为23(65.7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急性痛风症状在发病前并无明显征兆,而患者在发病时关节剧烈疼痛,甚至可能出现肿胀和灼烧状况再进行触碰,按压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痛感,患者在治疗时反复发作率较高。
清热除痹汤在应用过程中属于一种清热散湿和活血疏风治药物这种药物中的威灵仙能够疏通患者经络,方中甘草以及连翘具有良好清热解毒功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热血之风。
综上所述,在急性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将清热除痹汤用药理论应用于治疗中,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方案,而这种治疗方案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