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晨霞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指导者,而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结合“统计”一课的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统计” 信息技术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自主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而现在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否亲身经历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统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收集资料的情境:让学生在我们的校园网上查找本年级同学在入学时的体检情况登记表,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如身高、体重、视力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篩选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这样学生在信息的帮助下,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地获取了资料,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二、改变学习工具,提供展示平台
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文具盒。这对学生在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讨论、构建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此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统计”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用纸和笔来绘制统计图的费时、费力的局面,大胆运用Word中的统计工具指导学生制作统计图,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了手工操作不可能完成的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效率。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寻找各种数据,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统计图,并随时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和同学进行交流等。这样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改变信息来源,提供学习素材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课本中的信息比较有限,一个知识点只能提供一个例题或几个图形,有些内容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具、学具也非常缺乏。而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在教学“统计”时,如只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感性素材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而且仅靠这些东西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片面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自如地运用知识。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从网上寻找、下载各种所需资料,上述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领域
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教学“统计”时,学习完例题后,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将除条形统计图外的其他统计图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在网上试着寻找一组数据并绘制出自己喜欢的统计图。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了解统计、概率知识的兴趣,在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课堂与生活同在,要求打破封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课堂教育体系。从目标、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综合性学习,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学科与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