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亦当志存高远

2019-04-29 01:47陈旭刚
关键词:高品质名校学校

陈旭刚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教育发展进入“学有优教”的新阶段,推进高品质名校建设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当前的重点工作。本文分析总结各学者、教育工作者对高品质名校的理解和实践,认为高品质名校主要具有勇立时代潮头、传承办学理念以及发掘办学特色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从学生、教师、校园和社会四个方面建设高品质学校的措施。

【关键词】高品质学校;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77-01

我国基础教育已从“基本普九”到“双高普九”、从“普九”到“普十二”,实现了从普及义务教育到普及高中教育,学生“有书读”已不是问题。现在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教育发展却不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教育从“学有所教”进入“学有优教”的新阶段。

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是推进优质教育的核心,而推进优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大批高品质名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那什么是高品质名校呢?网络媒体上流传不少所谓全国十强、百强之类学校排行榜,多以高考状元数量、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名额、重点大学升学率等为指标,一些小学甚至幼儿园也以有多少人升入上一级名校作为自评或他评的指标。我认为这不应该是高品质学校的唯一标准,而高品质学校大体应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勇立时代潮头

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经验交流的园地,其发展无法独立于与时代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特征,这些特征或是物质的、技术的、或是观念类的。一所学校要成为高品质名校,必定顺应时代甚至引领时代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在民族危机深重的背景下建立的北京大学,自蔡元培先生执掌以来就关注时代与国运。在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同时,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二十世纪初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三十年代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推动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力量;四十年代高举自由反战旗帜,成为争民主、反独裁的先锋;七、八十年代,高举改革大旗,成为推动思想解放、深化改革的支持者。因此,只有永立潮头,保持开放与变革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高品质名校。

二、传承办学理念

人们认可一批高品质名校,大多是从它的结果来评定的。事实上一所高品质名校不可能仅凭多练了几道题、多贴了几条规律制度、多添了几个人管理、多了几位名校长的总结、多了几家媒体的宣传就成了名校。那背后,一定是它的师生受着某种信念的感召,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奉献、学习、生活,从而培育出出类拔萃的人才。

三、发掘办学特色

“让每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是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1],而社会各行业需要多层次的人才。高品质学校不仅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还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各层面普通人才的责任。随着人类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复杂,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日趋明显。一所学校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把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培养得完美无缺,因此高品质学校会结合自身特长,形成本校教育特色。

怎么办高品质学校呢?

首先:关注学生成长,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而不是一部教师输入知识它就吐出分数的机器,更不是用以评定教师优劣的工具。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分数”、“升学率”与“学生”之间,必须“以人为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恰恰相反。学校的任务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给他的未来提供核心素养。

其次: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幸福感。

提升教师幸福感,让教师安心专注地享受他们的职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长的陪伴者,当前,新的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还未完全树立之时,暂时削弱了分数、升学率的权威,部分教师觉得终于松了口气,可以懒散点了。其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人的惰性与思维惯性决定了在职业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变得身心疲惫,难以适应。

要想建设高品质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可借鉴先进的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遵循SMART原则,这样能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一般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注重绩效与自我发展,同时进行教师自身素质、教育能力、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作为晋级时参考。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建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校园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可替代。在校园环境的有形文化上,应当赋予校舍、场地、景观、教室、走廊与本校历史、时代、国情、人文传承有关的内容,使建筑、教室、廊道、景观既有艺术美感、人文趣味,又有人格寓意、理想指引,从而时刻浸润影响师生的言行。教学作为师生交流最重要的形式与内容,要在提高课程文化品位,丰富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增强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慣创新意识,提倡每个教师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文化。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生产、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第四:社会的关怀与包容。

全社会应该对高品质学校报以平和的心态,严格要求而不失宽容,热情支持而不无谓斥责。高品质学校总体作为一种相对稀缺资源,其成长是渐进的,也是不断积累完善的。各部门要加强高效的联动机制,为孩子成才、为学校成长保驾护航;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国家政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个学校应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家校互动。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家长的监管与示范力量至关重要;各大媒体,舆论平台要充分理解教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不讳恶、不诋毁,实事求是站在有利于人的发展、学校发展的高度,多报道教育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宣传正能量,尊师重教,提高教育工作者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总之,建设高品质学校的过程中,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并不多,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和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嘉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及战略应对《中国教育学刊》,2016(9).

[2]布朗法官在美国《1956年教育法案》序言.

[3]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中国教育科学》,2014.(3).

猜你喜欢
高品质名校学校
名校介绍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学校推介
赶集挑名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