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彩
【摘要】任何一種教学观的提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观点也不例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促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小学数学;积极性;方法策略
人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被社会所淘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不是被赶着往前走的学生,而是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应如何培养呢?笔者认为,积极性是一个少不了的关键因素.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传统型的教师总是以自己高高在上的施教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学习“安排”,“安排”学生如何学习“传统教师口中所谓的知识”.从根本上来说,教师这种“安排”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了教师将这种学习的定式思维强加给了学生,强加给了教学流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束缚,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渠道被封锁.下面,笔者就来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尝试,以期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所助益.
一、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题海战术”是在上学阶段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这也是大多数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与分数而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刷题式”的学习方法在短暂的时期内确实能够“拔高”学生的分数,但这种高分数的持续时间是非常短的,其不仅不能使学生保持长期的高分,还可能发生反向的分数弹跳.分数一旦下降,对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来说,这就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学生就会逐渐地丧失学习的信心,成绩也会越来越差.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主张教师要落实教学之中的“三维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法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己的教学水平来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其次,就教学方案中的重难点和细节进行深入的知识挖掘,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观察能力;最后,要在数学课程的基础教育流程——“课前准备,课中引导,课后练习”中融入新常态,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和兴趣.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听懂了数学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但是,在课下却怎么回想课堂上的知识都不会做题,一看到操作题目就没有思路.究其原因,是因为数学不是一种表面教学,而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深度教学.由于一个人的力量和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发展也是有所区别的,那么,为了学生之间的思想可以互相交流,为了学生可以习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探讨,进行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挖掘.以简单的“图形的运动”为例,在学生听完相关知识的知识讲解之后,我让学生做了几道课后练习题,根据我的“课堂巡视”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运用新学的知识了,他们难以完成平面图形和轴对称图形之间的思维转换.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学生的思维和方式为其他对知识点模糊的同学进行讲解,最终完成“图形思维”的转换,并通过这一转换在习题中的运用,寻找到适合学生思维的解题方式,以达到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三、在重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教给每名学生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有的学生的成绩好,有的学生的成绩就比较差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学习方法的运用.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复杂性的学科,所以,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不仅行不通,还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而分数不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往往就是死记硬背,他们比其他同学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多,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是学习方法不恰当所带来的后果.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就要将课堂上的讲解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处理,而不是一窝蜂地全盘端给学生让学生单一地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时、分、秒”这一课程时,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对“时、分、秒”的转化,如将“1个盒子可以装60个小星星”转化为“1小时和60分钟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教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要去背“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一分钟等于六十秒”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性.
四、总 结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整体上都有一个优良和稳定的成绩,就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清楚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其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出入,教师就要以最快、最敏锐的逻辑思维做出教学调整;如果与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符合,那教师就要想一想如何做到更优、更贴切,以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教学观贯穿全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晓荣.兴趣,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J].学周刊,2014(4):152.
[2]蔡广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