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那个“忽悠”吴京6000万的男人

2019-04-29 14:07槽值小妹
东西南北 2019年5期
关键词:卡梅隆吴京科幻电影

槽值小妹

《流浪地球》毫无悬念地统治了春节档。

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它几乎超出了所有人预期———可以和好莱坞的顶级一线大片打个平手,可又的的确确是地道的国产片。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终于开启了。

前几天,有个相关热搜很有意思:

电影的主演吴京爆料说,自己本来是不在组里的,有天导演郭帆找他喝酒,说京哥来我们这客串呗。

吴京说好啊,就去了。

拍着拍着,郭帆:京哥,我们没钱了。

吴京:好的,那片酬我不收了。

又拍着拍着,郭帆:京哥,超期了,你得客串31天。

吴京:……好的,那串着呗。

还没客串完,郭帆:京哥……超支了。

于是,吴京投了6000万。

观众戏谑说,导演耍了一招“空手套战狼”。

好笑之余,不禁让人非常好奇,郭帆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流浪地球》里有这么一句台词: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实在是太奢侈了。对于郭帆,这句台词同样适用:让人类在热爱的事物面前保持理智,实在是太奢侈了。

一切从卡爷开始

1995年,郭帆还在上初中。偶然间看了一部电影,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当时郭帆就看懵了,“电影还有这样儿的?”

那时候,《终结者2》其实已经上映4年了,科幻片在好莱坞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种类型的科幻片层出不穷。

那一年国内的票房冠军是《真实的谎言》,同样由卡梅隆执导,作为首批引进的美国大片,震撼着内地观众的视觉和心脏。郭帆也是被震撼的其中之一。

对某些人来说,电影是一场洗礼,受洗的人看到某一部电影,犹如看见神迹。李安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看伯格曼,大为震动,“觉得处子之身被夺走”;余华北漂时看了《野草莓》,五雷轰顶,当晚暴走10公里回到住处。詹姆斯·卡梅隆对于15岁的郭帆来讲,就是这样神一般的存在。

从此,“拍科幻电影”就成了郭帆的梦想。这个梦想是从光影里、从瞳孔中灌进来的,一直砸到他内心深处,就再也没有动过。这一藏,就是5年。

1999年,发生了很多事。

千禧年即将到来,让“世界末日”的传言沸沸扬扬。现在在春节档与郭帆同场竞技的韩寒,凭借《杯中窥人》拿下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这一年,山西某电厂的一位毫不起眼的工程师,在经历多年的小说创作之后,他的短篇小说《鲸歌》终于在《科幻世界》上发表。自不必说,这位工程师就是刘慈欣。

此时,郭帆高中毕业,考上了海南大学法学院,立志为了法律事业奋斗终生。可仅仅在一年之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5年前那颗由詹姆斯·卡梅隆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大树,让郭帆不得不直视它。

有一天,郭帆想到一个画面,自己已经七老八十了,躺在摇椅上,问自己这一生有没有什么遗憾,自己會回答道,想拍片子没拍成,可惜现在已经老了,拍不了了。郭帆觉得这个场景太可怕了,于是他动了起来。他成了法学院里唯一一个拿着摄像机去拍片的人。

那还是2000年,便携式的拍摄设备尚未普及,手机显示屏都是黑白的,郭帆要借摄像机来拍片子。这段经历,让郭帆认定了自己的想法:导演非当不可。

也正是这一年,刘慈欣发表了《流浪地球》。

“短腿”导演的坎坷与坚持

2014年,郭帆执导的《同桌的你》上映,斩获4.7亿票房。

央视CCTV6办了个《中国电影新力量推介盛典》,请了11位年轻导演,包括后来执导《前任3》的田羽生和执导《唐人街探案》的陈思诚。

在盛典晚会上,郭帆说,自己一直以来是一个“短腿”导演。台下坐着韩寒、陈思诚这样同样跨界的导演,他们是因为腿长跨界,自己腿短,所以只好努力。陈思诚多年从影,韩寒有自己的小说创作经历,相比他们,郭帆确实可以说是“短腿”了。

从法学院毕业之后,郭帆进了中国旅游卫视《亚洲音乐中心》担任节目包装监制。在这里,他学习到后期制作的相关知识和底层逻辑。5年时间,郭帆没有放弃的东西有两样,一是画画,二是电影。

郭帆从小就有很好的美术功底,11岁就拿过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绘画组的冠军,2007年,他的作品还拿到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公益广告大赛金奖。后来,他又编绘了两部漫画,可以说美术就是郭帆的一条“长腿”,也是他走到如今的重要内核之一。后期制作和美术漫画的经历,非但没有让郭帆跟电影越走越远,反倒坚定了他搞电影的决心———郭帆决定考研。2009年,他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的研究生。

在《流浪地球》之前,观众们最熟知的就是他的《同桌的你》。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同桌的你》并不是郭帆的导演处女作。郭帆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部动画短片在网上很火,叫做《李献计历险记》,导演是李阳。郭帆觉得这个片子很有意思,找到李阳,想合作一部李献计的大电影。片子在2011年上映了,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票房惨败。

当时由《致青春》等电影带起的“青春电影”热潮席卷电影圈,郭帆受邀执导了《同桌的你》,票房很好。但郭帆没有循着青春片这个路子走下去。这一年,电影局派出郭帆和陈思诚、路阳、宁浩几位导演一起去派拉蒙公司学习。好莱坞的工业流程让郭帆惊呆了,他决心顺应自己心中的那个声音。

“小破球”的父亲

2015年,中影找到郭帆,给他摆出三本小说的版权,都是刘慈欣的,分别是《超新星纪元》《微纪元》和《流浪地球》。郭帆毫不犹豫,选了《流浪地球》。

他很早就看过这个小说,对它很有兴趣。

在选择导演的时候,制作方一开始在郭帆和其他导演身上游移不定。但刘慈欣说,郭帆是有科幻导演的情怀的。在做这种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事情的时候,情怀往往比技术更重要。

这话没说错。在中国拍科幻电影,不仅仅是一件艺术活儿,更是一件技术活儿。导演和整个团队要面对的其实不是一个电影的事儿,是整个一个工业流程升级的事儿,这中间要学习、要克服困难、要超越自我。说白了,就跟《流浪地球》里拍的一样———要想出成果,还要得牺牲。

2015年,《流浪地球》项目启动,最开始的时候,团队人数为二,一是郭帆,二是郭帆的好朋友、制片人龚格尔。俩人开始写剧本、撺掇投资,郭帆的书架上摆满了诸如量子力学、相对论之类的书籍。

他虽然“腿短”,但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为了使整个故事在科学上说得过去,郭帆还请来了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当时一进门,一个科学家就对他说,推动地球这事儿不可能,打个比方,地球就是个鸡蛋,蛋壳就是地壳,这么大压强推过去,根本就扛不住。郭帆一听急了,说老师您别这样,这样项目就黄了。为了使整个故事在剧作上没有大的漏洞,他们的编剧团队写了上百万字的百年编年史,这样整个世界观和历史事件在逻辑上是自恰的。

认真由此可见一斑。

但,拍电影不只是文字上的功夫。

《流浪地球》是部科幻片,视效、电影节奏、拍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電影筹备阶段,郭帆把所有的创意都用上了,和团队一起不断打磨,直至确定他要拍什么样的效果出来。他是一个不相信“灵感”的导演。他说,像王家卫那样现场拍电影的导演是少数,他不一样,他是“做电影”的导演。

8000多张分镜图,3000多张的概念设计图,10万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前期能做到的,郭帆和团队都做到了,做不到的,他们也做了,实在做不到的,就拿蛮力来凑。国外用机械臂或者风洞来拍失重,郭帆团队只能吊威亚,非常辛苦。

全片一共2003个镜头,每一个镜头少则修改几十次。最多的是陆家嘴坍塌的那个镜头,修改了251次。剧组请了美国的“工业光魔”视效公司的人员和技术。钱不够,请不到最顶级的,但即便不是最顶级的,按郭帆的话来说,“也足够我们学习了。”

片中75%的特效,都由国内的公司来完成。可以说,这部电影带来的并不只是一部电影的效应,此后国内的视效和电影工业,也会提升一个档次。

拍摄这样的大片,投资上自然也有很多问题。拍摄周期不短,制作周期就更长了,投资一旦断掉,整个几年的努力就白搭了。制片人龚格尔甚至把车都卖了,就为了保证这个电影的质量。郭帆讲:我不想让我们的观众坐在电影院里,然后说,这拍的什么傻X玩意儿。

直到现在,郭帆电影团队还有人住在医院里,单纯地因为累而倒下的。

有人问郭帆,你在拍这个电影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郭帆回答说,太多了。当困难多到一定的数量级,你就不会觉得有哪个比较突出了。《流浪地球创作手册》写了20万字,都没把这些困难写完全。

在电影《流浪地球》里,救援队运送火种的时候,屈楚萧扮演的刘启大喊了一声,“为什么到现在还在拖着这个破球?!”其实一语双关。这个“小破球”,拖动起来确实不易。

念念不忘,才有回响

《流浪地球》上映3天,实现由口碑转到票房的逆袭,已经24亿。也直到这时,郭帆才放心了一点。

在此之前,电影是什么样的评价,他觉得是完全无法预估的。他对自己没什么自信。

制作电影的4年间,从开始到最后甚至在剪辑完成的时候,他都在怀疑自己,为什么是我?我凭什么能执导?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靠大量抽烟来提神,脑袋里只有电影和镜头,视效与音效。吴孟达称他为“疯子导演”。

确实如此,他为科幻电影而疯魔。他也确实称得上中国科幻电影的破壁人。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多年前,卡梅隆种在他心中的种子,终于长成参天大树,他说,倘若重来一遍,我也做不到更好了。

如今的年轻一代,也一定会有人在大荧幕之前被他所感动。这个种子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都说今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起风了,风的源头,不过是一个15岁的少年。

他看了一部电影,读了一本小说,拿起一部摄像机,如此而已。

猜你喜欢
卡梅隆吴京科幻电影
离梦想近一点儿
意聊
吴京的雪中送炭
科幻电影五问
吴京的雪中送炭
吴京:喝晕了拍了《流浪地球》
吴京PTSD
闭上眼睛数到十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卡梅隆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