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敬畏

2019-04-29 00:03罗文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敬畏教育

罗文娟

【摘要】社会文明的发展总是以教育发展为前提。古今中外,社会的兴衰弛废都与教育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哲人说过: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可当下,对待教育更多的是只顾今天,不想明天,更藐视未来!从事教育工作25载,从学生年代的懵懂,到为师的不惑,认为对待教育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否则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和饮鸩止渴。

【关键词】教育 敬畏 社会文明

一、社会和政府要敬畏教育

教育的崇高和神圣本来是被中国社会认同的,历来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程门立雪便是尊师的典故,为什么现在老师会“管不了”学生?为什么学生对老师缺少敬畏?教师是一个社会人,更是一个普通人,起得比鸡还早,下班比民工还晚,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公平社会里,要老师们播下汗水,收获清贫,是不公正的。当教师忙于补课、家教创收,为房为车逐利时;学校忙于扩招、“跳档收费”,为名为利创收时;办学和教学融入了赤裸裸的功利时,那一份斯文与尊严都没有了,在受教育者心目中那些对教师的神圣感也就没有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就日益减少,社会对教育的敬畏也就没有了。

学生的尊师向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受社会尊师重教风尚的影响。主导社会风向的新闻媒体有时在不甚了解教育本源和规律的情况下,为了迎合世俗或受利益驱动,对教师“体罚”学生等所谓的问题一味谴责,对道德败坏的个案过度渲染,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放大宣传……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媒体报道需要真实不错,但这里有一个引领和导向的问题,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人们需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武装思想头脑和指导行动,何况是被当前功利教育熏陶的少数家长和学生,一味渲染和放大教育中的不当行为和个案,只会是适得其反,助长社会的戾气和私利膨胀。假如学生在教育的行政和公权力面前唯唯诺诺,假如学生只是把教育看成是今后谋生的工具,那么他们还会敞开心扉接受教育的真谛,还会感到教育的崇高和神圣吗?所以,一方面,作为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提升;另一方面,还应宏观管理,去行政化,让懂教育者办教育,做到不让学校自己乱收费,不让各种乱摊派到学校,让学小一心一意搞教育,限制教师的创收活动,使学校和教师收入单一化。社会对教育的敬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公权力对教育的敬畏,而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公权力,更有责任营造于教育良好的和充满正能量的舆论环境。

二、家长和学生要敬畏教育

我们再来谈谈家长,家长的教育观和现实感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我们说学生的成长主要有三个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很多家长认识不清,要知道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都是在家庭中受教育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学龄前的认知培养至关重要,当前社会部分家长把学校教育的微小失当和极个别教师的个体失察全部归罪于学校,甚至跟风于媒体造势,是极不理智、也不明智的。历史在提醒我们,对教育要心存敬畏,国家、民族才能有发展、有进步。但当前,尊师重教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教师的地位还没有达到倍受尊崇的高度,很多家长没有把学校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看作是对家庭的帮助,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提升,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巩固和维护,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学校是学生成长浇灌者,但二者都是孩子学习成长道路上的纠偏和矫正医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好有出息是自己孩子聪明,孩子学坏不成器是老师没教好;更有的家长一味袒护孩子而去贬损老师,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大大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我们说尊师重教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变成一种节日的应景,特别是家长和学生,要真正融入心灵深处,心有敬畏才能虔诚尊师向学。对教育的敬畏其实不是对教师本人的敬畏,而是对科学知识的内心膜拜、对生命意义的敬畏和对生存价值的认同,明白敬畏教育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明白人生的真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我们的学生要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诚恳做人,踏实做事:敬畏师长,心念师恩,听从老师家长的教诲,上课认真听讲,作业独立按时完成,自觉主动学习;敬畏纪律,恪守规则,纪律是落实各项学习任务的保障,是秩序,是规范,是行为准则,要像孔子一样“吾日三省吾身”;敬畏时间,惜时如金,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让自己走过充实、有意义的一生。

三、学校和教师要敬畏教育

教育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长期工程,教育的实施者和管理者要对这项工程认清其本源和规律,并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遵循这条道路走下去。不畏社会功利教育的压力,不为家长现实浮躁所羁绊,只敬畏教育本身,将敬畏植根于心中,直面教育现实,才能不畏压力和阻力,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为学校长期发展而办学,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服务,让教师、学生生活在一个尊师重教、潜心向学、风清气正的氛围里,不要让学校成为急功近利的名利场。学校要尊重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教师穿凿温馨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為他们的专业成长铺砖引路,多关心他们的健康生活。对工作中有失当过错的老师要倍加爱护和帮助,从教育本身的方法目标去解除老师的思想压力,站在学校的发展和老师成长的高度为老师担当。

对于教师而言,更应敬畏教育,认清教育本源,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好学生,为学生开启灵魂和智慧的大门,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得到升华。其实教育是简单的,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一名恪尽职守、学识渊博的老师就应从这一基本点出发,依法治教、廉洁从教、爱岗敬业、文明执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厚重磅礴、奋发向上、与时俱进的心态和力量,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田野,才能走得好、行得远。

我们说学校是育人的园地,不是打造人工智能的工厂,学校在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上要敬畏教育。也就是要尊从教育规律,从教育本源出发——立德树人。学校若拥有这一终极目标,就会从培养学生本身来办学,就可以不设实验班、重点班、尖子班,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进行年级排名,不进行学校之间的优劣评比,从所有追求分数的考核评比中解脱出来。说到底,学校若能敬畏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坚守教育底线育人,就不会被社会的功利所裹挟,被家长的短视而盲目。这也是目前“学校去行政化”“学校办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症结。

遵循教育规律,认同教育的崇高和神圣,敬畏教育,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关键作用。为师者要恪守师道尊严,传道授业解惑,多些执着和坚守,少点浮躁;为生者要多学国学经典,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多些敬重和虔诚,少些不羁;为官为民者要对教育多些尊重和理解,少些功利。

参考文献:

[1]郑勇.教育需要敬畏[N].中国教师报,2015-06-24(015).

[2]郑勇.教育,向幸福出发[N].中国教育报,2012-08-23(005).

猜你喜欢
敬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什么是“好的教育”?
一些敬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敬畏“签字权”
敬畏先烈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