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逢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创建高效文言文教学课堂,焕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的配合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文化传承与领会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从基础的词义概括、语法使用到深层次的感情表达、思想延伸上都展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自身鲜活的生命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阿房宫的壮美与奢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从语言特点上看,这篇文章所用的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将阿房宫的宏大宽广与歌舞之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第二段,由美人珠宝的奢侈写到阿房宫被践踏的悲哀。在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以史抒情。学生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不仅能够感受杜牧的爱国之情,还能了解传统文化,如阿房宫的由来、它的毁灭及杜牧作赋的缘由等。学生可以从这篇赋中感受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的魅力,同时可以体会文化中蕴含的魅力,领悟古人的所思所想,与其相交于文字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只是文化知识,更是心灵的启迪、做人的道理。
二、审美鉴赏与塑造
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追求与发现甚至是创造美的过程中开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高中审美教育中,教师通过推动学生的情感及思想在美的环境中发展,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其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得以发展,进而创造美。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是从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具有语言优美、行文规范、立意丰富等特点。如《归去来兮辞》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体会行文的美妙之处,全篇语言朴实无华,读之朗朗上口。诵读后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此诗的思想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赏析,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如有学生说喜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从这句诗里发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喜爱。万物生长,泉水自由的流动,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乐观、自由、不羁……从学生的这些分析中可见,他们在理解诗文时是以诗歌语言为前提的,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了解诗歌内容,进而深化了对陶渊明的认识。陶渊明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也变得更丰满。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三、思维发展与提升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较常使用的方法有探究教学法、讲授法。相对而言,探究法的课堂运用效果更佳,教师可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推动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应与教材有所关联,使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劝学》时,教师可根据中心思想“劝学”向学生提问“劝”是何意。当学生回答“劝”是“劝说、劝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中“劝”是作者在劝什么,作者是怎样劝的,以此点明文章的中心,使学生自己领悟“劝学”的真正含义。这篇文章以“劝学”为中心,劝勉人们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人格。从这种探究式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具有连贯性与发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略微提一个点,学生就会对此展开联想,从而领悟文章的含义。有效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明了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抛砖引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思考,使其在学习探究中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四、语言构建与运用
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应根据这一特征,引导学生体会其特性。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大量的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特色,进而领悟文章中心思想。而“诵读”则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到节奏精准、字音准确、情感连贯,通过反复的诵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语感,使其掌握语言的建构特点及运用方法。
例如,在学習《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思考语言描述的精炼之处,辅之以旷达豪迈的思想感情,带有感情地诵读,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性格特征。“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通过辩证的唯物主义观,揭示了事物变化与不变的规律,可以感知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师应在指引学生诵读课文的同时,带领学生品味语言、领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中心。故此,学生通过诵读文言文,可以将文章中表达的内容与自身生活体验或已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
总之,没有外部语言环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文言文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故此,教师应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构建有效的文言文课堂,通过传统知识学习、有策略的提问、语言的品味等方式构建学生喜爱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