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洵
此刻的心情悠然自得,这是为群众解决难题后的轻松与喜悦。
在我所帮扶的福隆村,有这么一家四口,家里的顶梁柱叫周东,两个月前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遗憾是生前没有给小女儿周宇欣落户。
2018年年初,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初步了解了周宇欣的情况。由于缺少出生医学证明材料,周宇欣的户口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一拖就是十几年,孩子成了“黑户”。没有户口本,便无法办理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想出门便买不了票、坐不了车、打不了工……一系列连锁反应深深影响着周宇欣的生活。周东在世时,曾多次张罗为女儿办理户口,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最终没有办成。眼看着周宇欣就要长大成人了,户口问题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工作队决定,帮助周宇欣解决户口问题。为了掌握详细情况,半个月前我们又去了一趟周宇欣家。当周宇欣的妈妈王金荣听清楚我们的来意后,略显木讷的表情中闪过一丝兴奋,她稍微顿了顿,有些哽咽地说:“要是能把我姑娘落户口这事办成了,那真是太好了,十多年了……”
见此情景,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第二天上午,我们联系胜利乡派出所,经过沟通,了解了落户的相关程序——由于周宇欣的出生医学证明材料遗失,所以落户需出具她与母亲的亲子鉴定结果;然后由村里开具介绍信,再由相关专业部门工作人员到家里做亲子鉴定;十个工作日后取鉴定结果,到乡派出所取落户申请表,做询问证实笔录,然后到县公安局户政大队审批,最后落户完毕。按照相关要求,在驻村工作隊、村委会、乡派出所和县公安局户政大队的多方协作下,历经半个月,几次往返村里、乡里、县里、市里,就在今天,周宇欣终于落户了。
接过户口本的一刹那,周宇欣眼中噙泪,连连说着“谢谢、谢谢……”泪光中,映射出感恩与欣喜、憧憬与希冀,还有我们带去的温暖。
在驻村工作中,最接地气的工作便是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对驻村工作队而言,贫困户的困难要管,其他群众的难事也要过问。
记得一位乡镇干部曾说过,做好扶贫工作,要有菩萨心肠,只有心存善意,才能真诚待人;只有心怀感恩,才能受益终生。那就让我们积蓄温暖人心的力量,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绘就脱贫攻坚的美丽画卷!
(作者系佳木斯市教育局驻汤原县胜利乡福隆村工作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