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新媒体艺术

2019-04-29 18:26小闲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亚文化当代艺术艺术家

小闲

In recent years, the so-called new media ar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buzzword in the art field.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photography and camera shooting with similar carriers, new media art refers to the art form created by new media, such as digital art. In modern China, a batch of new media artists are rising, who were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and grew up with internet. Their ideas on art are changing with the r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y carry out avantgarde art experiments to response to the Western world.

近年来,“新媒体艺术”逐渐成为艺术界的热门概念。虽然载体类同,但不同于相对传统的摄影、摄像,“新媒体艺术”专指由新的媒介生发出来的艺术样式,如电子艺术。在当今中国,一批新媒體艺术家正在崛起。他们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互联网的熏陶下成长,日新的科技改变着他们对艺术的看法,在“地球村”的概念中无缝对接西方最前卫的艺术实验。陈天灼、陆扬、田晓磊、胡为一、吴珏辉、苗颖、程然、林科、鄢醒,等等,都是其中的先锋人物。

陈天灼是“海归”新媒体艺术家的代表。他的表演艺术几乎融合了时下亚文化圈子流行的一切元素:动漫、LGBT、Hip-Hop、叶子、暗黑舞踏……但在外界看来却只有三个字:看不懂。怪异、混乱、莫名其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看者的年纪,令人怀疑是否已经与年轻人的世界格格不入。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硕士陆扬,是陈天灼的妻子。她的新媒体艺术颇似陈天灼表演艺术的影像版——相似的二次元、亚文化元素,构成了两人作品中相似的气质。癫狂、奇葩、重口味,是外界在评价陆扬艺术时的常用语。对此,陆扬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在二次元的世界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褒义词。

陆扬的同学苗颖,开启了新媒体艺术界的另一条路径——互联网艺术。与影像、生物、表演相比,这是另一个体系、另一门技术。相同的是,在不断迭代的新技术背后,同样诠释着迭代、裂变的亚文化。

从小学画的田晓磊,早在读高中时就开始玩3D Studio MAX,大学顺理成章地读了数码媒体专业,大二时他的作品在大学生数码媒体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他的作品中,充溢着炫酷、迷惑、自恋。他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打造出惊世骇俗的视觉效果。

吴珏辉是“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的学生。他除了做影像、装置和表演,还是国内最早尝试生物技术的艺术家之一。与一般人概念中的“新媒体艺术”不同,这些基于生物而非数字技术的作品并不眼花缭乱,而且涉及宗教、伦理等深层次的探讨,不失为一种低调的炫酷。

在新媒体艺术世界里,几乎每个艺术家之间的语言、风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让这个群体内部拥有成千上万的特异性。然而,这些外界看来千奇百怪的创作,却有着相似的内核:炫酷、自我、对技术的使用、对时代的注解、对亚文化的凸显、对个体气质的标注……以及对主流艺术的不屑一顾。

或许在很多中国人眼中,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不免有些“出格”,但从世界新媒体艺术发展现状来看,这些“光怪陆离”又似乎很正常。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世界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在全球视野中,这些被国人视作非主流的艺术形式正逐渐成为西方艺术世界的主流。或许,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就潜藏在这些活力、炫酷的年轻人之中。

猜你喜欢
亚文化当代艺术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