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吃素的人可以活得更久。但没有证据显示,素食者要更长寿。2017年,一份发表在《预防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筛选了在澳大利亚生活的24万余名居民(平均年龄在62岁),跟踪调查6年,发现素食者和杂食者的全因死亡率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和是否长寿没有关系。
素食者如果不能小心安排自己的食谱,反而将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
素食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蛋白质不足。蛋白质是所有动物都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人体自身缺乏9种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取获得,而植物大多蛋白质含量较低。蛋白质不足,会产生体力下降,抵抗力降低,骨质酥松等多种问题。不过好在豆类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素食主义者只要能变成豆制品狂魔,就能弥补此问题。
缺铁性贫血,是另一个素食者容易遭遇的麻烦。植物普遍含铁量较低,即使是含铁量较高的菠菜,每天吃上一斤,也没法满足人体的需求。而且因为植物中的铁很难被吸收,吃十几斤的菠菜,其实还比不上50克的猪肝。
更麻烦的问题是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只存在于蛋、奶、肉等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恶性贫血、思考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劳累、抑郁等多种问题。
除此之外,像锌元素缺乏和Omega-3脂肪酸缺乏也都是素食者常常遭遇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正常肉食下不必要担心的问题。所以吃素,要吃得小心翼翼(大概率还要配合人工营养剂),才可能健康。
人类是灵长目猿科动物,灵长目又是出了名的杂食动物。黑猩猩,曾经被认为是素食动物。但后来动物学家发现,黑猩猩会将落枝上的树叶扒拉干净,做成小木条,伸到白蚁巢穴里,然后舔食爬在木条上的白蚁——动物蛋白的一种来源。除了吃白蚁,黑猩猩更明显的肉食行为是捕猎猴子。
此外,通过比较人类和食肉动物以及草食动物的肠道系统会发现,典型的素食(植食)动物,通常都有多个胃,而且有着很长的肠子,通常和身体的比例在1比9左右,而人类只是1比5。草和树叶的营养尤其难以得到,需要消化系统付出大量的工作。多个胃,加上很长的肠子,让素食动物的腹部看起来总是鼓鼓的。相比起来,人类较为平坦的小腹,让我们离素食动物又远了一些。
一般人经常说,肉难消化,其实吃素才难消化。单吃一个苹果也许是好消化,但你必须吃很多才能满足热量要求,总的来说更难消化。另外,我们是杂食动物,这意味着我们既吃肉又吃素。但是如果考虑到人类最关键的大脑演化,吃肉对于我们重要得多。
从南方古猿到现代智人,我们的大脑变大了3倍。但大脑是个极其耗能的器官,虽然它只占成人体重的2%,但是却要占用16%基础代谢量。如果还是以植物为食,很难担负得起不断增大的大脑所需的热量。而担负得起,是允许进化的前提。
肉类是更好的“燃料”,肉类热量密度更高。由于摄入的总重量更少,肉食也更好消化,在计算消化成本之后,吃肉的热量净收益就更高了。
吃肉改造了我们的身体,来应对能量问题。大脑对热量需求强烈,而随着吃肉占据食物比例越来越多,消化能力负担降低,肠道长度相应减短就对冲了大脑增大带来的热量负担。
此外,大脑变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处理群体内各种事。人越多,关系就越复杂,大脑就越大;群体规模越大,对社交时间的需求就越多。
而高质量的肉食降低了寻找食物和消化食物的时间成本,这就留给了祖先们更多社交的时间,进一步为大脑进化提供了空间。所有的这些,可以让我们说出这样一句话:吃肉造就了人类。
(韩雨依荐自《东西南北》)